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之称。2009年,余杭区国家级非遗项目“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余杭区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促进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实践和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充满活力。
为做好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项目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定期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会议,初步建立了年度考核机制、培训宣传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部门协调机制,为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每年年初,及时召开工作座谈会,了解保护传承的新情况、新问题,研讨解决办法,积极推荐该项目参加各类宣传展示活动。此外,我们还邀请新华社记者对项目进行了专题采访,邀请余杭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丰国需编写了相关传说故事,利用微信和网站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大项目传播和推广。
近年来,余杭区每年投入30多万元,保护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并确立龙光桥廿四度自然村为蚕桑丝织文化保护实验区的中心区。2019年5月,我区在星桥二小建立了非遗少儿传承研究院,将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作为教学内容进课堂、进教材,邀请非遗专家对该项目的核心技艺、重要价值、传承情况等进行交流研讨,召开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工作研讨会。同时,对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俞彩根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承工作室进行改造提升,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优化传承人群年龄结构,尝试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邀请相关企业和设计师开发衍生产品和文创产品,促进蚕农和丝绵制作农户增收。
每年5-6月,推出蚕桑文化风情游,以塘北村为基地,现场展示缫土丝、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接待了上万名游客前来观看。同时,积极组织清水丝绵项目参加各类展览活动,如2018年参加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杭州)系列活动开幕式暨“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浙江大运河文化遗产主题展演,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的关注。2019年5月,我区以“大运河文化艺术周”、“塘北村蚕桑丝织文化游”为载体,举办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大赛和新闻媒体采风活动,通过实物资料、图片、视频、现场活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市民群众零距离体验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及相关蚕桑生产习俗,接待了12000多名游客体验蚕桑丝织文化,项目影响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