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习俗(扫蚕花地)民俗是江南典型“蚕花”风俗之一,依托传统节日清明节的文化空间充分彰显,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本质内涵是扫除尘秽、期盼美好生活的文化基因和符号。无论是新市镇蚕花庙会上上演扫蚕花地、蚕娘“抛蚕花”、祭蚕神、百姓轧蚕花,还是下渚湖街道塘泾清明龙舟会上的“泼蚕花”,德清的蚕桑习俗伴随着现代蚕桑产业和现代人的生活,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蚕桑习俗(扫蚕花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娄金连、徐亚乐。
娄金连(1942-2019),女,1953-1955年拜杨筱天为师,学习扫蚕花地表演。1955-1957年参加各地的文艺调演,在此期间曾参加嘉兴地区的文艺调演。她长期生活田间熟知养蚕技艺和习俗,深受德清民间山歌小调的熏陶,其演唱的曲调委婉、细腻,耐人寻味,充分融合民间小调的韵腔和音调,独具地方和个人特色,同时动作朴实无华,表演含蓄。2000年至2010年期间,表演的“扫蚕花地”不断活跃在各种文化下乡活动中,演出范围包括德清县钟管镇和洛舍境内的东衡村、砂村村、三家村、张陆湾村等地。2006年钟管东舍墩村自发成立以娄金连为中心的五人文艺团队表演“扫蚕花地”,后多次参加东舍墩村、以及钟管镇的公益表演。
徐亚乐(1948-),女,蚕桑习俗(扫蚕花地)第四代传人,直接师承杨筱天、周金囡、童金荣等多位民间艺人,从艺三十多年。2007年被授予德清县“运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她掌握多种不同表演风格和技巧动作,表演独特,柔美、秀丽,透射出蚕民朴素、勤劳、坚韧的气质,是传统扫蚕花地表演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