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苏州漳缎织造技艺的保护与实践总结(苏州丝绸博物馆)

2022-12-11
一、漳缎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历程综述
漳缎,是中国古代丝织绒类织物的优秀代表,源于元代,形成于明末清初,由苏州的丝织匠人以成熟的库缎组织为基础,改进织机装造,吸纳元代时福建漳州的“漳绒”起绒技术,形成“缎地绒花”的新品种,并命名为“漳缎”。漳缎问世后,产品被广泛用于皇室及百官的服饰与宫廷室内铺设。
漳缎织造的工序七十多道,其织机是古代织机中体量最为庞大,构造最为复杂,至今仍需手工操作,成为古代丝织品中的高技能产品,成为苏州这座丝绸古城特有的传统丝绸文化产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受现代工业化浪潮和市场经济冲击,传统产品受到冲击。因为织造漳缎的工序繁复,学艺过程比较艰苦,掌握技艺的学习周期相对较长,产品成本高,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相对于高产量的其他织物,苏州漳缎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漳缎业日趋衰落。由于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断层,漳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2010年起,苏州丝绸博物馆投入技术力量和财力恢复了传统的漳缎木质提花绒机织造漳缎,并培养技工学会漳缎的特殊操作技能,在展厅以活态形式向大众演绎漳缎独特的技艺,普及宣传漳缎文化。期间,积极申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苏州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苏州漳缎织造技艺”于2011年3月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2011年9月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编号为JSⅦ-21。2014年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配偶所着的新中装选用了漳缎面料,更是引起了全世界对苏州漳缎的关注,这些都为苏州漳缎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苏州丝绸博物馆作为该项目唯一保护单位,坚持技艺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原则,开展相应研究传承保护工作,实现漳缎织造技艺项目的科学保护和有效传承。


二、漳缎技艺保护与研究
苏州丝绸博物馆认真履行漳缎织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传播职责,研究工作以该项目江苏省代表性传承人王晨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为首,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从调研入手,通过史料挖掘、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工艺记录,撰写发表了相关书籍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漳缎历史的沿革、技法、工艺流程,积极申报并完成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立的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重点项目“苏州传统漳缎技艺研究”,并获课题结项“优秀”,纪录片“华美漳缎,温暖岁月的襟怀”在凤凰网上投放,这些都为抢救和保护弘扬漳缎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在产品研发方面,根据明代织金锦纹样设计了《四季花卉纹漳缎》、《五湖四海纹漳缎》新品,制作了数件男女服装和餐桌饰品,参展2013年第二届苏州创意博览会,让已远离人们生活多年的高贵服饰又回到了现实中。2014年首创应用漳缎的技艺成功研制书法漳缎,由此拓宽了应用领域,将历史上仅用于服饰和铺垫用途的面料变为具有艺术感的工艺品,产品在苏州第四届创博会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获组委会“创意新品奖”,苏州广电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高质量地传承漳缎技艺,以传承人王晨为首的专业人员多次赴故宫博物院进行观摩调研,最终选择故宫藏二级甲文物“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签定复制协议。复制中,根据原件技术信息,探究多彩经线同时起绒花,以及局部绒线起绒毛花纹、局部绒经线起绒圈花纹的技术问题,探究在装造结构与起花绒相一致的工艺,探究按原件图案绘制意匠图与挑花结本工艺的配合性问题,探究绒毛与绒圈同时呈现的工艺,为古老漳缎精湛的技艺传承积累了宝贵技术资源。2018年12月12月召开验收工作会议,故宫博物院派出三位专家进行现场验收,给予了高度评价,复制品入藏故宫博物院。另外,复制完成故宫藏品“秋香色缠枝莲纹漳缎袷袍”面料。
在理论研究方面:
2016年10月,王晨主持完成苏州姑苏文化宣传人才资助项目“故宫漳缎藏品研究及多彩起绒技艺复原”。
2016年11月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档案中的丝绸文化》收录王晨论文《议苏州漳缎的科技成就与科学价值》。
2016年11月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暨首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王晨发表论文《漳缎及提花绒织物的历史和技术特征研究》。
2016年12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苏州丝绸志》,收录漳缎介绍文字6000字,记录了漳缎特点、技艺、产销、传承及申遗等。

2017年3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衣锦荣归 清代织锦珍品特展》收录王晨论文《雕花绒及技艺特色》。


三、漳缎技艺的传播与展示
2015年2月《江苏地方志》杂志采访王晨,刊发《对话漳缎传承人——王晨》,涉及漳缎来历、漳缎研究、申遗等14个采访问答,6000余字。
2016—2019年间,王晨分别在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材料学院为丝绸专业大学生作专题讲座 “苏州漳缎的科技成就与科学价值”。
2016年起,苏州丝绸博物馆非遗厅长期展示“秋香色缠枝莲纹漳缎”“白帝城书法漳缎”“翁同龢‘虎’字书法漳缎”。
2017年“湖色缠枝牡丹纹漳缎”“五湖四海纹漳缎”“秋香色缠枝莲纹漳缎”三件作品在瑞典举办的展览“华锦彩绣:苏州丝绸技艺与时尚”中展出。
2017年11月21—23日,苏州(国际)品牌博览会非遗馆展示活动中展出漳缎面料二种、书法漳缎两件、漳缎女包两种。
2017年11月28—30日,在杭州参加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共同探讨推进纺织类非遗可持续发展,探索“文化+产业+互联网”非遗传承新途径,“苏州漳缎织造技艺”应邀进行静态展示,获得参会领导和业内人士普遍好评。

2018年8月,配合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物从何处来:丝绸》在苏州的拍摄工作,讲解了丝绸文化部分的内容,也包括非遗项目漳缎的保护与传承,节目于2018年11月播出,受到社会很好反响力。


四、未来计划和工作展望
为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机制,彰显吴文化特色魅力,苏州市非遗保护办公室编制了苏州漳缎织造技艺保护规划(2016—2025),苏州丝绸博物馆作为传承保护单位也将继续履行好职责,更好地推动保护和传承,面对未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每年的工作计划,在产品研发、现场生产织造演示方面持续实施好保护与利用关系。
培养好从业人员,适时补充传承人。
继续加强对古代存世漳缎精品的调查、收集、研究、技艺复原等工作,重视传承的质量,保护好漳缎的核心技术。
积极参加相关展览展示,在学校、社区、博物馆开展讲座活动,举办专题展览和专题学术研讨,扩大宣传。
为积极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充分准备。
讯息
联盟动态
通知公告
业界新闻
联盟
关于联盟
项目名录
传承人
联盟成员
保护
关于3+N
3+N
资源
政策
申报书
影像
文献
展览
专题
人类纺织非遗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