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理工大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工作总结

2022-12-12
浙江理工大学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前身“蚕学馆”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丝绸技术与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上具有深厚的积淀,120年来始终坚持丝绸纺织的学科特色。为进一步传承中国传统织锦技艺,弘扬中国丝绸文化,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浙江理工大学在2016年一次性成功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与创意设计”研修项目。该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和《丝绸》杂志社。项目负责人为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教授,团队核心成员为浙江理工大学纺织非遗研究所成员:张红霞、鲁佳亮、李启正、陈俊俊。
2017年以来,“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已相继为浙江、江苏、四川、广西、海南、山东、贵州、湖南等地的200余名传承人和从业者开展了针对性的八期高级研修班。织锦非遗研修班能够切实解决织锦非遗传承中存在的一些平台问题。作为专业性极强的织锦非遗研修项目,学校秉承“深耕织锦领域,打造创新标地,凝聚产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核心理念,力求搭建起传统织锦技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和当代教育的桥梁,使中国织锦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同时,承担织锦传承创新重任,对浙江理工大学来说,也是不忘初心,勇担重任的体现。现将2020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和《“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要求,由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主办,《丝绸》杂志社协办,海南省旅游与文化广电体育厅、西双版纳州文旅局、黔南州档案馆为支持单位,于2020年10月18日—2020年11月1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成功举办“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项目研修班(7期)”、“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项目研修班(8期)——黎傣锦定制研修班”,在我校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鼓励下,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全体学员积极配合,圆满地完成了本次研修任务。项目举办期间,国家文旅部,浙江省文旅厅给予了我校大力支持和指导。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雁女士参加了研修班七、八期结业典礼并致辞。

2020年两期研修班面向浙江、江苏、四川、广西、山东、湖南、贵州七个省市自治区开放招生,同时与云南和海南两个织锦集中地域合作,举办黎傣定制研修班。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启动招生工作后,严格按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研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通过各省文旅厅和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筛选并确定了两期共40名研修班成员,其中,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七期)24人,八期(黎傣锦定制班)16人。同时报文旅部非遗司研修网站备案。


二、教学组织实施情况:
1)课程安排

本期研修班在项目申请后,成立专门的研修班工作小组,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员的工作及教育背景、学员感兴趣的专题,精心挑选授课内容,设计研修方案;注重授课与参观相结合,注重具体实践与方法的讲授交流。课程延续浙江理工大学特有的“艺工结合”模式,以织锦的生产流程为导向,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围绕织锦项目主题,把与此项目主题有关的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内容都融合到该项目主题作品中,由多位教师围绕项目主题设计采用学员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教授互相补充实现知识的多元化,以“丝绸文化与遗产—织锦历史与产品”、“丝绸原料—纹样—纹织—织造”为二条脉络,以学员作业设计“跨课程项目”串联前后课程,分类别地开展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研修,主要包含普法类、史论类、基础类(含课程创作实践)、观摩类、研讨类五大类课程,见表。

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与任务

课程名称

备注

普法类

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了解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相关法规政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理论学习为主

史论类

项目的发展历史、传统、传承人讲坛

丝织技术与发展蚕丝纤维与发展织锦艺术史宋锦之美、、近代织锦的传承与创新传统丝绸文化的当代创新开发及实践探索历史与文化沙龙

专家、教授为主,讲座形式

基础类

(含课程创作实践、织造)

项目相关的织锦织造技能课程、艺术素质课程、实践课程

艺术类

织锦图案创意设计织锦色彩与创新产品创意设计理论与实践织锦元素活化设计产品色彩创意设计——color is

“艺工结合”模式,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学员作品贯穿整个课程研修

工艺类

印染工艺与产品织物CAD织锦图像处理与组织设计宋锦产品的传承与创新

营销类

产品时尚设计与跨界应用织锦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后疫情时代下的非遗+文创时尚艺术丝巾的设计与营销——奥罗拉直播电商平台营销技巧文化创意型品牌零售终端的展示与陈列设计驱动转型的品牌设计战略

观摩类

企业、工作室、博物馆参观、交流、学习

良渚博物馆瓶窑桑蚕文化中心杭州硕林纺织有限公司李加林作品陈列室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杭州奥罗拉实业有限公司、、海盐伟成印刷有限公司海宁家纺城万事利中国丝绸城网易云丝绸城杭州城市丝绸客厅)、东方科技产业园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

参观、交流为主

研讨实践类

研习探讨实践

织锦专业委员会年会巴黎世家展览配套研讨会海宁家纺城研讨学员团队项目研讨传梭天地城乡联动综合体系列活动产品集市农文旅直播中心体验夜话

参加会议交流为主

学员成果展

展示学员学习成果

学员作品制作贯彻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专门安排时间集中试样,最后作品进行展览

每期项目研修时长为1个月(含双休日),总课时184学时。包括课堂讲授(含课堂讨论)92课时,实践研讨92课时,其中,校内研讨46课时,校外交流研讨46课时。

2)师资力量
教师的选择是研修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研修班紧密围绕“织锦”这一关键词,组成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学院派、实践派并重,非遗届、纺织高校、丝绸织锦行业权威专家、博导和教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的教学团队。汇聚了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万事利集团等国内权威丝绸织锦纺织高校和机构的权威专家队伍为授课教师,并聘请国内丝绸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行实践授课,理论结合实践的师资队伍为培训项目的成效和影响提供了保障。
3)研修保障
学校有一流的,以纺织、服装专业馆藏为特色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均衡发展的校院两级图书馆,有大量纺织、丝绸相关、艺术相关的新旧文献资料、电子资料,能为研修提供便利条件;学校拥有丝绸产业相关的各级别重点实验室,有全国一流的纺织工程实验室及大提花织造设备,在周边相关织、染、印、纱线企业建立有各级别实践基地能为研修提供实验条件;学校为研修班建立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并拥有大小数十个功能先进的学术报告厅。
在人员安排上,成立研修班接待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交通、餐饮、住宿、参观、后勤保障等事宜。选派具备丰富管理协调能力的项目具体实施人员担任研修班联络人,负责制作相关资料及本次研修班的日常管理、教学、参观、调研及游览等安排、联络、协调工作,同时选派多名工作人员协助研修班日常教学、参观组织管理工作。此外,配备一支志愿团队,协助老师做好学员们的日常生活服务工作,包括及时联系录取学员、帮助熟悉校园环境,协助解决在校住宿、食堂就餐(包括清真食堂)、购物、集体外出等问题。所有的工作人员在整个接待工作中都做到热情友好、讲究原则、高效负责,在得到学员高度认可的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三、活动组织与宣传:
1)参与观摩研讨,理论与实践并举
研修班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更多的是企业、工作室的实地考察与交流。本期研修班共安排92节实践研讨课,从校丝绸博物馆出发,学员分别参观了良渚博物馆、瓶窑桑蚕文化中心、李加林作品陈列室、苏州丝绸博物馆、钱小萍丝绸文化艺术馆、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杭州奥罗拉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硕林纺织有限公司、海盐伟成印刷有限公司、海宁家纺城、万事利、中国丝绸城(网易云丝绸城、杭州城市丝绸客厅)、东方科技产业园、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等公司、产业园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员们从历史、文化、工艺、创意设计、政策、科技、营销、企业运营等不同维度更加了解纺织行业与市场,走入织锦的大圈子,走入生活。
其中,两期学员与10月29日至30日赴苏州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全国织锦技艺学术研讨会,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介绍了研修班的概况,并总结回顾了研修班近三年的开展成果。
此次会议为织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专家学者相互交流、了解前沿研究技术,共享研究成果、开拓研究思路,提升织锦行业文化软实力。

2)紧追时代潮流,开辟电商新天地
近几年电商、直播带货的流行,研修班工作小组也紧追时代潮流,邀请专业老师Fiona开设直播电商平台营销技巧课程,并在传梭天地城乡联动综合体开展系列活动,包括产品集市、农文旅直播中心体验,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带领学员了解、感受直播带货的能量。在2020年11月15日晚上“锦·严选”展厅现场,更是让参展学员参与了直播现场卖货,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3)聚焦学员宣传,提高大众认知度
纺织非遗公众号除了对郑今欢、邓涛、马盛德等数十位研修授课导师推出导师介绍文章外,先后报道了“潘丽娟:让畲族织绣走向时代的春天”、“吴虹:一袭黎锦旗袍,传承黎锦千年技艺”、“楼永坤:立足家居高定,助推非遗产销研融合发展”、“邓丽元:旗袍的美,是女性的美,是中国的美”、“蔡启秀:蜡染刺绣中的魅力岁月”、“白海亚:做分享美好的草木染传承人,乐此不疲”、“傅梦帆:为土布纺织技艺传承而坚守的‘90后’”、“勒则什金嫫:创意点亮青春,造梦彝族非遗文化”、“陈亚莉:蓝印花布,历时五年她复活了‘荷花被’”等学员动态文章,在帮助师生了解彼此的基础上,给非遗传承人一个平台直接向大众展示他们独特的手艺与非遗的魅力,为纺织非遗的宣传推广创造更多的机会。
4)举办研修班学员产品展
2020年11月16日,“锦·严选”2020研修班学员产品展在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众创空间展出。展厅分为“姑苏锦秀|苏州宋锦”、“风华异彩|海南黎锦”、“锦绣彩云|云南傣锦”、“华章畲彩|畲族织带”、“革新先锋|现代织彩”五个区域。
除纺织非遗公众号的推广外,包括央视新闻、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搜狐网、光明日报、浙江新闻、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日商报等多家自媒体宣传推广研修班。共计包括5个中央级、6个省级等共计53篇有关第7、8期研修班的媒体报道。


四、浙江理工大学非遗研培发展方向与未来规划
围绕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根据“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原则,从织锦行业的发展需要和非遗项目的从业人员成长需求,确保研修质量与效果。
通过项目完善的课程培养体系和培养环节,能弥补学员传统民间师徒传承中不足的知识结构,提升学员的传承能力和传承水平,能更好的以织锦视觉元素、精神特质、历史文化等为创作原点,结合现代主义设计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旅游文化等丰富内容,用全新的时代语言诠释古老的传统文化,加速织锦项目个性化、潮流化、创意化转型,促进织锦项目走进现代生活,重新焕发生命力。
希望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学员,通过研修专业的理论学习、课堂研讨、创作实践,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丝绸文化遗产意识、提升技能、更好激发创作潜能,丰富题材品种,解决工艺难题,拓展应用空间。

讯息
联盟动态
通知公告
业界新闻
联盟
关于联盟
项目名录
传承人
联盟成员
保护
关于3+N
3+N
资源
政策
申报书
影像
文献
展览
专题
人类纺织非遗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