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修班以汉绣技艺为主,培训学员29名,分别代表了武汉汉绣、荆州汉绣、荆州民间刺绣、鄂州华容刺绣,阳新布贴,英山缠花,楚凤汉绣和文昌刺绣,以及安徽阜阳刺绣和湖南花垣苗绣等不同民间刺绣绣种及流派。研修班在坚持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民俗文化与刺绣艺术的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创作实践和参观考察,帮助刺绣技艺传承人群激发创作潜能,发扬传统工艺,开展融合创新,丰富题材品种。在新时代文化复兴的背景下,让荆楚民间刺绣重新焕发生机,走进新时代生活。
2、2020年民间绣活(阳新布贴)研修班结业典礼及阳新布贴研培成果展。
2021年6月25日在武汉纺织大学举办了2020年民间绣活(阳新布贴)研修班结业典礼及阳新布贴研培成果展。
武汉纺织大学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以整建制模式在非遗项目保护地阳新县举办了民间绣活(阳新布贴)传承人群培训班和研修班。学员们在培训班上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课堂学习和实践实训,拓展眼界、切磋技艺,从色彩搭配到图案造型,从设计审美到创作实践,他们延续传统、推陈出新,拓展了传统的阳新布贴形式种类,大胆采用现代审美色彩搭配,改良阳新传统布贴工艺材料,两期班学员共创新制作了包括女装童装、服饰童玩、日用家纺、生活用品等多个种类220余件阳新布贴作品。
展示作品独具匠心、精益求精,原始稚拙、浪漫遐想的图案依然承载着浓厚荆楚文化,新一代时尚创新的阳新布贴具有了现代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希望通过此次的展陈,让传承人开拓出更大的创作空间,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阳新布贴,让阳新布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传承永继!
3、顺利通过文旅部非遗司专家组检查研培计划实施情况
2021年5月22日下午,文旅部非遗司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十三五”实施情况调研专家组来我校实地调研。专家组由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林海,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张迁,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教务处项目主管甘久航组成。湖北省文旅厅非遗处副处长黄树清,武汉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王建军陪同调研。
调研专家组首先参观了荆楚纺织非遗馆、国家艺术基金挑花作品展、阳新布贴研培学员作品展、非遗中心研培计划实施场地和设施。随后,在中心五楼会议室召开武汉纺织大学调研汇报会。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程碧海,科学技术处处长冯军,服装学院院长陶辉,科学技术处副处长王良波,实验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赵金龙,非遗中心研培计划项目组及研培教师和学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处冯军处长主持。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主任、研培计划项目负责人叶洪光分别从非遗研究基础、研培工作团队、研培课程设置、实践训练方法、成果展览展示、研培学员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十三五”期间,我校先后承办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培班共7期,276人次传承人群通过培训,涉及全国八个省市地区,涵盖汉绣、民间绣活、民间挑花、传统棉纺织技艺、夏布织造技艺、黎锦织造技艺、鲁锦织造技艺、土家族苗族服饰等20余项国家级、省级纺织类非遗项目,产出了一批具有现代生活气息、时尚创新的非遗文创产品。并通过与传承人群的交流与合作,在非遗传播和文化扶贫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与非遗中心研培计划项目组研培教师、研培学员代表座谈交流,针对研培工作的教学模式、非遗传承和创新的核心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此次调研既是对我校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的一次检查,也是一次宣传,坚定了我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工作信心,同时明确了“十四五”非遗研究与传承人群研培工作的方向和发展思路。我校将继续加强相关非遗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更好地推进纺织类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传承保护工作
参与汉绣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的口述记录工作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采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资料收集与影像记录等方式,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口述史、传承教学、项目实践的全方位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并将记录成果制作成浓缩传承人一生艺术精华的文献片,建立专题资源库。
作为汉绣的主要研究单位和传承人群研培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汉绣专家叶洪光教授和冯泽民教授全程参与了此次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对汉绣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叶洪光教授作为采访人与黄圣辉先生面对面深入交流,详细询问了黄圣辉先生的汉绣之缘,以及几十年来从事汉绣的学习、工作、针法创新以及传承授徒的经历。叶洪光教授同时作为被采访人讲述了近几年来武汉纺织大学对汉绣传承人群的研培和汉绣传承所做的工作。
冯泽明教授作为被采访人讲述了他多年来对汉绣的历史,汉绣的传承脉络,汉绣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汉绣课程开设
面向本科设立汉绣公选课,学期课时数32课时,本学年共64课时,邀请汉绣传承人授课,主要讲授汉绣知识及汉绣技法。
面向研究生开设以汉绣等荆楚纺织非遗为主的鉴赏与研究课程,指导研究生围绕汉绣开设研究选题。
四、展演、展示与非遗传播
1、协办“锦绣中华”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
3月14日—1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联合主办,我校协办的2021年“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古城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苻彩香,文化和旅游部原副部长项兆伦,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刘成,三亚市委常委、副市长谭萍,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唐敏、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倪赛力出席开幕式。唐敏代表学校在“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论坛开幕式致辞,并向“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组委会捐赠了由我校徐卫林教授团队联合其他单位共同研制的嫦娥五号同款月面红旗,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代表主办单位接受捐赠。
2021年“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包括黎锦、苗族织染绣、宋锦等五场精彩纷呈的主题非遗服饰秀,以及振兴传统工艺学术论坛“锦绣中华、衣被天下”专题学术研讨会。业内专家、时尚设计师代表、主创团队围绕非遗多维度创新、非遗多媒介传播、非遗多区域协作、非遗多专业合作多个论题开展深入讨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主任叶洪光教授主持“非遗多专业合作”分论坛;中心副主任赵金龙在“非遗多区域协作”分论坛中发言。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于2016年起在北京启动的非遗类文化品牌活动。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传统民族服饰及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搭建了展示、交流、弘扬的平台,在传统工艺振兴、精准文化扶贫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协办2021汉绣嘉年华活动,演绎“非遗服饰秀”
为了促进汉绣传承保护,打造汉绣文化品牌,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江汉区人民政府主办,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1·汉绣嘉年华”于2021年5月1日至5月5日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此次活动以“汉绣芳华”为主题,包括汉绣旗袍秀、汉绣精品展、汉绣文创产品集市等。让市民及游客不但感受到汉绣传承千年的文化底韵,也欣赏到新一代汉绣的时尚与创新,共同领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精神文化活力。活动相继在江汉路、黄鹤楼、东湖、汉街等武汉名胜景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开展,遍及武汉三镇。
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师生携42套由汉绣传承人和学校教师设计制作的汉绣服饰与文创作品参加该活动,通过“汉绣新裳”非遗服饰秀向观众们展示传承千年的汉绣芳华。非遗服饰秀的每个现场都引起众多游人的关注,为汉绣嘉年华活动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汉绣是以荆楚刺绣文化为背景,以湖北荆州、洪湖、武汉为生产中心的区域性绣种,其历史悠久,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的楚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汉绣凝练出色彩鲜明富丽、线条挺拔分明、造型拙朴生动、针法规范灵巧,专于装饰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刺绣圈里自成一格,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长江流域四大名绣。
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背景下,随着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逐步推进,汉绣艺术重放光华。如今,汉绣已经成为武汉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成为武汉城市形象的文化标杆,也逐步发展成为武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的热点。
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等国家级媒体分别以“特色非遗迎游客”、“非遗展呈现非凡魅力”为题进行报道。长江日报以“汉绣复兴在路上”为题对此次“汉绣嘉年华”活动做了专题宣传报道。
3、参加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6月1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隆重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上海市副市长陈通出席开幕式。受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邀请,我校作为研培院校代表参加开幕式及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座谈,学校部分非遗研培作品受邀参加展览,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程碧海参加开幕式并参加专家座谈会,我校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及传承人代表参加开幕式和展览活动。
本次邀请展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活动之一,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对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关心关怀和支持扶持,全面展示传统工艺振兴成果,遴选展出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00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创作的1500余件(套)作品,以及传统工艺工作站、部分高校对接非遗项目创作的代表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
4、“感受传统纺织文化”新生主题入学教育活动
2021年9月20-21日,开展了“参观荆楚纺织非遗馆,感受传统纺织文化”主题入学教育活动。纺大南湖校区1200余名新生分批参观了荆楚纺织非遗馆。新生们聆听了荆楚地区源远流长的纺织文化,了解了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别,浏览了湖北省全部23项纺织类非遗项目。
非遗馆现场,有来自纺大非遗社团的学长们现场展示汉绣技艺,以及自己设计制作的汉绣文创产品,引起了新生极大的赞叹和兴趣,为新生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课。通过此次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关注传统纺织文化及非遗技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厚植爱国爱校情怀,开阔学习视野,吸引喜爱传统文化和手工制作的新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学习中去。
5、非遗走进西藏中学
2021年6月6日上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进驻武汉西藏中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汉绣展示活动,武汉西藏中学校长黄宝源主持此项活动。汉绣基地负责人叶洪光教授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向同学们普及了中国传统刺绣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湖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与四大名绣的区别。他展示的传统汉绣椅披和百纳被,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同学们被汉绣的魅力所折服。
在接下来的体验课中,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燕教同学们从最基础的滚针开始,尝试绣制简单的作品,让同学们在一针一线中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乐趣。此次活动有利于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增进汉藏文化交流,培养西藏学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荆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藏族学子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6、非遗走进司徒社区
2021年5月21日小满之日,由鄂州市旗袍文化艺术研究会主办,司徒社区承办的“妈妈民艺”非遗公益项目在鄂州市凤凰街道司徒社区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主题为“一针一线·一举一动”,旨在倡导社区妈妈们从一针一线的学习过程中,体会非遗手工的乐趣,通过自身的一举一动将爱和情感传递给家庭,感恩党和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为和谐社区增添力量。小满之日启动“妈妈民艺”寓意期待辛勤耕耘的收获。
本次活动由鄂州市旗袍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韩霁虹主持,鄂州市民政局、市妇联、凤凰街道、华容区文化馆等相关领导,非遗传承人、楚商联合会、市女企协、各社工机构、企业代表和学员60余人到会。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教授带领我校非遗研究团队一行7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展示了我校部分汉绣、挑花、土布等非遗文创作品,汉绣传承人王燕向大家介绍了汉绣文化。随后,叶洪光教授与鄂州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赵德荣为司徒社区“妈妈民艺”非遗手工坊揭牌。最后,我校非遗团队与鄂州当地相关部门人员开展非遗创新传承研讨和交流。希望通过“妈妈民艺”项目将特色传统手工艺引进社区,以区域非遗项目带动区域文化品牌的传播。纺大团队将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项目做好,帮助低收入女性居家就业、自助创业。同时,发挥自身民俗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助力传统手工艺振兴。
“妈妈民艺”司徒社区非遗手工课堂在5月21日当天上午正式开课。首期班课程为期三天,以传统布贴工艺为主要学习内容,由我校服装学院南美灵副教授教学指导。从裁剪底布和花样衬开始,再进行组合定位和绕边缝饰,加上辅助刺绣,学员们可系统学习到一整套传统布贴工艺流程。
五、学生非遗社团活动
1、首个高校汉绣传习馆——纺大汉绣工坊开放
纺大汉绣工坊是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绣”传承基地建设的特色项目,由纺大非遗社团自主管理的公益性汉绣传习馆,也是首个在武汉高校中由学生群体自发创办的以系统传习汉绣为目的的公益组织。
纺大汉绣工坊邀请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主任叶洪光教授担任汉绣理论导师,汉绣市级传承人王燕担任技艺导师。其宗旨是为纺大学子以及校内外热爱汉绣的青年提供系统地学习、认识和交流汉绣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课堂和文化艺术空间,使得汉绣可以更好地在青年人中传播和普及;同时促进传承人和大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汉绣的传承提供新鲜的血液、年轻的视角和创意的火花。
汉绣在纺大从学生兴趣班开始,发展为学校人文通识品牌课程,继而招收汉绣方向研究生,一步步在纺大学生中生根开花。成立纺大汉绣工坊,一方面同学们可以系统地学习汉绣的技艺、了解汉绣的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另一方面更要担负起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历史担当,帮助传承人设计创新,对接市场需求,为传统工艺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新青年下乡”大学生实践项目立项并开展实施
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是由共青团武汉市委培育的大学生实践项目,以“项目化+常态化”服务模式,引导和帮助各高校的大学生在基层受教育、增才干、做贡献,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以“汉绣艺术走进乡村,青年创意传承非遗”为主题的共青团武汉市委“新青年下乡”大学生实践项目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由纺大非遗社团组织实施,聘请请汉绣传承人王燕老师担任项目指导老师。
项目以乡村文化培育为目标,围绕汉绣的传播与传承,积极响应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工艺振兴两大战略,在武汉乡村中选择多所小、初、中、高学校和社区进行汉绣宣传、讲座和实践教学,并由大学生和孩子合作进行设计和产品制作,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最后进行作品展览和义卖。
团队分别来到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武昌区积玉桥街道凤凰山社区等村落和社区宣传和普及汉绣知识,让群众体验汉绣技艺,感受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并动手实践将汉绣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用手工技艺美化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