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秋于吉木萨尔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
一、专著和论文集目录
1. 《北庭史地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2. 《新疆古代雕塑辑佚》(图录),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
3. 《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与马文宽合著),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
4. 《楼兰新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
5.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发掘报告与孙秉根、陈戈合著,孟凡人主笔),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
6.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图录,论文孟凡人撰写),辽宁美术出版社,1990年。
7. 《高昌壁画辑佚》(图录),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8. 《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
9. 《丝绸之路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再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再版。
10. 《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 《明代宫廷建筑史》,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12. 《新疆考古论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 《明朝都城》,南京出版社,2013年。
14. 《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年。
15. 《北庭和高昌研究》,商务印书馆,2019年。
16. 《楼兰新史与楼兰汉文简牍合校》(《楼兰新史》增补版),商务印书馆,定于2020年出版。
17. 《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18.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拟于2020年出版。
19. 孟凡人主编主笔《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待出版。
20. 《蒙古国和元朝的都城》,待出版。
二、新疆考古与史地等论著篇目
(一)北庭研究篇目
1. 北庭地区史研究
(1)《论乌孙西迁前的活动地域》,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2)《车师后部史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文史》第十六辑。
(3)《车师后部史研究》,收入《北庭史地研究》。
(4) 《两汉和魏晋时期车师后部史研究——兼论两汉魏晋时期在东天山北麓地区的建置和统治概况》,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5)《略论山北六国与车师六国》,收入《北庭史地研究》。
(6)《略论两汉魏晋时期山北六国与车师六国》,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7)《唐北庭都护府建置沿革》,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8) 《唐庭州北庭历任刺史都护节度使编年》,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9)《论唐朝征讨阿史那贺鲁之役》,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0) 《唐代回鹘控制北庭的过程》,《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1)《唐代北庭大事记》,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2)《〈后汉书·班勇传〉补注和跋》,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3)《〈旧唐书·阿史那社尔传〉注释》,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4)《阿史那献辑传注释》,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5)《〈旧唐书·郭虔瓘传〉注释》,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2. 北庭地区古代名城方位考
(1)《略论可汗浮图城》,《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2)《可汗浮图城略考》,收入《北庭史地研究》。
(3)《论别失八里》,收入《北庭史地研究》。
(4)《论别失八里——兼论北庭故城遗址的形制布局》,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5)《唐轮台方位考》,收入《北庭史地研究》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6) 《乌孙的活动地域和赤谷城的方位》,《甘肃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1期。
(7)《乌孙西迁后的活动地域和赤谷城的方位》,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8) 《弓月城和阿力麻里城方位考》,《中国史研究》1979年第4期;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3. 唐代北庭与外界交通线研究
(1)《唐北庭城与外界的交通》,收入《北庭史地研究》。
(2)《唐代北庭地区交通线研究》,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4.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研究
(1)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时代》,据《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结语改写,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2)《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初步研究》,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3)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据《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论文增补,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4)《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形制溯源》,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5. “北庭学”与北庭故城保护规划问题
(1)《“北庭学”初议纲要》,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2) 《考古调查发掘、研究是制定北庭故城保护、展示、利用规划的基础》,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二)高昌研究篇目
1. 《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寺流失域外壁画述略》,《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4期。其增补版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2. 《略论高昌回鹘的佛教》,《新疆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3. 《吐鲁番出土的伏羲女娲图》,见《吐鲁番古墓葬出土艺术品》(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4. 《吐鲁番出土的木俑和泥俑》,见《吐鲁番古墓葬出土艺术品》(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2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5. 《吐鲁番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壁画和纸画略说》,见《吐鲁番古墓葬出土艺术品》(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6. 《高昌故城遗址》,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7. 《高昌故城形制初探》,《中亚学刊》第5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8. 《高昌故城形制布局研究》,收入《北庭和高昌研究》。
9. 《交河故城形制布局特点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4期;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0. 《唐代西州交通线研究》,收入《丝绸之路史话》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1. 《高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天山古道东西风——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特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2. 《吐鲁番考古学和“吐鲁番学”及其关系略说》,见《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北庭和高昌研究》。
13. 《高昌壁画述略》,收入《高昌壁画辑佚》。
(三)楼兰与鄯善都城方位研究篇目
1. 楼兰地区古遗址
(1) 《罗布泊魏晋遗迹与文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罗布淖尔土垠遗址试析》,《考古学报》1990年第2期;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2. 楼兰汉文简牍研究
(1)《楼兰简牍的年代》,《新疆文物》1986年第1期。
(2)《李柏文书出土于L. K遗址说质疑》,《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3期。
(3)《论李柏文书的年代和出土地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9年总第13、14期。
(4)《李柏文书与前凉楼兰史的探寻》,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5)《楼兰古城所出汉文简牍的年代》,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6) 《楼兰尼雅简牍的发现与研究——楼兰尼雅简牍发现百年历程回顾》,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3. 楼兰屯田研究
(1)《魏晋楼兰屯田概况》,《农业考古》1985年第1期。
(2)《伊循屯田与伊循城的方位》,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4. 楼兰古城的性质与楼兰·鄯善国都方位研究
(1) 《楼兰古城的性质》,见《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第二集,科学出版社,1989年。
(2)《楼兰故城的性质》,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3)《黄沙漫漫 古城寂寂——楼兰城废弃之谜》,《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5期。
(4) 《楼兰简牍与西域长史机构职官系统的复原》,见《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5) 《论鄯善国都的方位》,见《亚洲文明》第二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5. 论楼兰考古学
(1) 《楼兰考古学的重要性与开展楼兰考古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科学性》,《新疆文物》2003年第2期。
(2) 《论楼兰考古学》《缤纷楼兰》,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四)专著《楼兰新史与楼兰汉文简牍合校》研究篇目(《楼兰新史》增补版)
《楼兰新史》研究
《楼兰汉文简牍合校》篇目
(五)尼雅遗址与精绝、鄯善凯度多州研究篇目
1. 《尼雅遗址概述》,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2. 《尼雅遗址考古学术课题构成略说》,1997年日本京都佛教大学“中日尼雅遗迹学术研究国际研讨会”演讲稿;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略作修改。
3. 《尼雅佉卢文简牍的年代与鄯善王统》,见《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二章;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4. 《尼雅佉卢文简牍所记人物组合与纪年构成略析》,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5. 《尼雅59MNM001号墓的时代与新疆佉卢文资料年代的上限》,《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八章;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6. 《佉卢文简牍记载的鄯善行政建置与职官系统》,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7. 《佉卢文简牍所记“凯度多州”及“阿瓦纳”与尼雅遗址相关遗迹对应关系初探》,《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2000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8. 《尼雅N14遗迹的性质及相关问题》,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9. 《精绝王治所方位与精绝故址范围探析——以尼雅N. XIV 遗迹为中心展开探讨》,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10. 《贵霜统治鄯善之说纯属虚构》,《西域研究》1991年第2期。
11. 《贵霜统治鄯善和于阗是虚构的假说》,见《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七章。
12. 《贵霜统治鄯善和于阗是依托佉卢文简牍臆想而虚构的假说》,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13. 《佉卢文简牍封泥无“鄯善郡尉”印文,西晋未设置鄯善郡》,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14. 《Supiya人与婼羌的关系略说》,《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15. 《苏毗与鄯善郡问题略说》,见《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五章。
16. 《佉卢文简牍所记Supiya人及其与婼羌的关系略说》,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六)于阗研究篇目
1. 《汉魏时期于阗王统考》,《西域研究》1993年第4期;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2. 《汉至北魏时期于阗王统考》,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3. 《隋唐时期于阗王统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2期;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4. 《五代宋初于阗王统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3期;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5. 《于阗国都城方位考》,《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6. 《唐代于阗境内外交通概述》,收入《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7. 《于阗汉佉二体钱的年代》,见《中国考古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40年纪年》,科学出版社,1993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8. 《661 号于阗佉卢文简牍与佉卢文〈法句经〉的年代》,见《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三章;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9. 《敦煌〈粟特古书简〉第二号书信的年代及其与661号佉卢文简牍年代的关系》,见《楼兰鄯善简牍年代学研究》下篇《鄯善于阗佉卢文简牍年代学研究》第六章;收入《新疆考古论集》及《尼雅遗址与于阗史研究》。
(七)焉耆、龟兹研究篇目
1. 《尉犁城、焉耆都城及焉耆镇城的方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2. 《库车龟兹遗迹》,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3. 《库车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第1期。
三、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及其交通线研究论著目录和篇目
1. 论文篇目
(1) 《简论唐代“热海道”上的凌山与勃达岭》,《历史地理》第八辑,1990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2)《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确定丝路各路段的交通线》,《世界遗产》2015年第5期。
(3) 《喀什在“一带一路”上区位优势独一无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未来发展前途无量》,2015年在喀什噶尔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学术研讨会讲演稿。
(4)《丝绸西传与丝绸之路》,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5)《丝路交通线概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2. 专著《丝绸之路史话》研究
3. 专著《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研究
四、新疆考古综论篇目
1. 《新疆地区的汉魏遗迹》,见《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2. 《关于新疆考古学今后发展问题的初步思考》,《考古》1997年第9期(与岳峰合著)。
3. 《新疆考古学百年回顾与展望》,1999年在新疆大学“新疆史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演讲稿,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4. 《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汉译本前言》,斯坦因著、巫新华等译:《西域考古图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5. 《斯坦因探险的性质与如何看待其著作问题》,斯坦因著、巫新华等译:《沙埋契丹废墟记》序言,《吐鲁番学研究》2002年第1期;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6. 《略谈新疆汉唐时期民族文化的共性和现实意义》,1999年昆明海峡两岸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收入《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
7. 《新疆古代雕塑概述》,收入《新疆古代雕塑辑佚》。
8. 孟凡人整理,黄文弼著《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文物出版社,1983年。
五、都城和帝陵论著目录
(一)都城研究论文篇目
1. 《汉长安城形制布局中的几个问题》,《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4年。
2. 《北魏洛阳外郭城形制初探》,《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第4期。
3. 《试论北魏洛阳城的形制与中亚古城形制的关系——兼谈丝路沿线城市的重要性》,见《汉唐与边疆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4年。
4. 《从北魏洛阳城到隋唐长安城》,1995年在日本橿原考古所学术报告。
5. 《北宋东京开封城的形制布局》,《故宫学刊》总第4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6. 《元大都的城建规划与元大都和明北京城的中轴线问题》,《故宫学刊》2006年总第3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
7.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见《千古探秘——考古与发现》,中华书局,2009年。
8.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三城形制间的承袭与嬗变》,见《国博讲堂(2013—201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9. 《元中都现阶段考古成果与元中都形制布局初探》,见《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续)——王仲殊先生九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5年。
10. 《明代中都的形制布局》(笔名:张义),见《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11. 《明代南京城的营建和形制布局研究》,见《明代文化研究·南京专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
12. 《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明史研究》,2003年。
13. 《中日古代都城的比较研究略说》,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1995年中日学术研讨会演讲稿。
(二)都城专著《明朝都城》研究
(三)都城专著《明代宫廷建筑史》研究
(四)都城重点学术课题研究专著
《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布局研究》,体量超百万字,篇目过长,略。
(五)帝陵研究论文篇目
1. 《北宋帝陵石像生研究》,《考古学报》2010年第3期。
2. 《南宋帝陵攒宫的形制布局》,《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6期。
3. 《明孝陵陵园布局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见《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5年。
4. 《明长陵陵园形制布局的主要特点和艺术特色》,见《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5. 《明代藩王坟的形制布局》,《故宫学刊》总第5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6. 《明清帝陵陵寝形制布局比较》,见《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7. 《西夏陵陵园形制布局研究》,《故宫学刊》总第8辑,故宫出版社,2014年。
8. 《西夏陵陵园形制布局溯源及陵园形制寓意探析》,见《交流与互动:民族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
(六)帝陵重点学术课题研究专著
《宋代至清代帝陵形制布局研究》,体量超百万字,篇目过长,略。
六、中国考古学重点学术课题研究专著
《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体量超百万字,篇目过长,略。
七、译文篇目
1. 〔俄〕Б·А·李特文斯基著《1967—1977年苏联学者对古代中亚历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原著俄文),《考古学参考资料(3—4)》,文物出版社,1980年。
2. 〔日〕松田寿男、长泽和俊著《塔里木盆地诸国》(与耿世民合译),《考古学参考资料(3—4)》,文物出版社,1980年。
八、其他研究论文篇目
1. 《论李岩》,《甘肃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年第4期。
2. 《试谈夏文化及其与商文化的关系》,《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
3. 《试论河南龙山文化“王湾类型”》(与高天麟合著),《中原文物》1983年第2期。
4. 《试以考古材料简论战国、西汉时期冶铁业的发展》(与张文彬合著),《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
5. 《汉代农业、手工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6. 《中国边疆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的关系初探》,见《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大会暨21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收入《新疆考古论集》。
7. 《学风与治学之道》,《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