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海上丝路Maritime Route
类别:会议报告Conference Report
提供者:刘迎胜Liu Yingsheng
档案编号:S202000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
泉州科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
简报
第一期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编印
1990年6月20日
目录
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筹备委员会成立。
二,“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三,中外学者来函
四、国际学术讨论会代表报送部分论文题目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筹委会成立泉州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丝绸之路综合研究”项目中的海路考察点以后,各有关部门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全面领导和协调下一阶段工作,经省政府批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筹备委员会于5月7日成立,中顾委委员彭德清、副省长陈明义、全国政协姿员谢辰生、省政协副主席凌青、我国原住阿曼大使袁鲁林、全国政协委员陆维特任筹委会顾问,市长陈荣春为主任,省外事办副主任任自瑜、副市长薛祖亮、市委常委庄晏成、副市长郑宗杰、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木良、省文化厅副厅长林德冠、省交通厅副厅长唐汉清任筹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苏文福任筹委金办公室主任。
陈明义、凌青、陆维特和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人士及筹委会成员出席成立大会,并参加第-次_会议。陈荣春市长主持会议,薛祖亮副市长作关于筹备工作的情况汇报。与会代表还视察了斯海交馆工地、'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开无寺、天后宫等几处考察点,大家一致肯定前阶段工作的成绩,并表示要尽力支持和协助此次活动;对下阶段筹备工作,与会代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陈明义副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着重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泉州考察活动是一次重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泉州人民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东方第一大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这是泉州人民的光荣,也是我省我国人民的光荣。今天,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考察点,已确认了她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把此次活动当成是全市、全省的任务来完成。
陈荣春市长在总结讲话中也反复强调,泉州考察活动是我市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国际性影响,我们一定要作为头等重要任务来完成。要宣传动员全市人民都来关心这次活动,“爱我名城”,“为历史名城泉州添光采”,并以此来推动全市各行各业的发展。陈市长还提醒大家注意,虽然前段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下阶段筹委会的工作就是要保证“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船及中外学者进得来、住得下、谈得欢、看得好、保安全。
为确保下阶殿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筹委会拟建立秘书组、文物考察组、学术组、基建组、展览组、文化活动组、花灯组、宣传组、翻译组、接待组,进港事务协调组、安全保卫组等一些工作班子,在筹委会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一为主题的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是海路考察全程九个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为期两天,是泉州考察活动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筹备工作于去年底即已开始进行。学术金议的国内主办单位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中国航海协会、华侨大学、福建社科院、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泉州海交馆等八家。主办单位已于8 9年11月、9 0年1月和5月,在市府主持下,先后召开过三次筹备工作会议。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1号通知于今年1月至3月发出,第2号通知也于本月间向国内外学者发出。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在泉州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纷纷表示热情支持,并积极为大会撰写论文。截至四月底止,中外学者已报采论文题目34篇。预计论文总数可达60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来函要求参加学术讨论会,但名额限制很难突破,筹委会正在设法拟订一个既能满足要求参加者的愿望,又切合实际的方案。
此次会议被邀请的中国学者中,不少是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学者和具有一定咸就的中青年学者;圆外方面的学者有美、英、法、日、澳、西德、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国的知名学者。相信这次以“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深度和广度上较以前将有新的突破,它将是一次较高水准的学术盛会。
中外学者来函
泉州国际学术讨论会的信息传出后,国内外学者表现出极大兴趣与关注,许多学者在来信中热情洋溢赞扬和支持讨论会在泉州召开,并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我国老一辈历史学家、著名学者朱杰勤,长期以来一直为中外交通史研究不懈努力,对泉州国际学术卿.讨‘会筹备情况十分关心,他在8 9年1 1月的来信中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筹备会,我本应前来参加,但亦因种种关系未能前往,殊以为歉”o“这几年,由于重病,行动不便,国内外学术机构邀请我去参加会议和讲学,我都谢绝参加,但是泉州国际讨论会,我打算参加。"然而不幸的是朱老先生于今年5月渣然长逝,.未能实现他有生之年的最后宿愿,实在是件憾事。
我国著名学者田汝康教授,现在美国讲学,依协定应在9 1年以后方可回国,但他“得悉明年二月将在泉州举行一系列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活动,不胜雀跃之至。为了开好这次会议,要我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自必竭尽绵薄,设法赶来参加。”
北京,大学陈炎教授1月2 1日来信:一我虽年老,也要报名参加,因为我的身体非常健康,什么病都没有,且精力充沛,自当竭尽所能、追随各位专家,共同为弘扬中华文化,在这一科研领域中为祖国争光。”
厦门大学韩振华教授3月2 5日来信,为此次国际4议提出深刻的意见,他说:“论文的质量既是代表我国当今这个领域内的研究水平,就应该有所创新,有所突破,要避免泛论性的或概论、概念性的文章。言之有物的文章,才是我们所要求的。”
著名西德汉学家傅吾康教授来信说:“我已78岁了,早已决定不参加任何会议,可因为研讨会是在我最喜欢的中国泉州召开,于是我禁不住诱惑,非常乐意接受你们的邀请。”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远东文化艺术馆馆长约翰·盖伊对这次会议的现实意义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我很高兴看到你们正在组织这次会议,我相信它对于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中国地区来讲,将是-个重大的贡献。"国际学术会议代表报送部分论文题目
已报论文题目和作者 (截至四月底)
1.杨熹 大连海运学院教授
《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
2.朱签秋(与李万权台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洋测绘研究所
《郑和航海图的综合研究》
3,麦英豪 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
《广州地区秦汉时期水上交通之我见》
4.席龙飞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教授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古船》
S.金秋鹏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海事活动中的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6.吴玉贤(与王振镛合作)福建省文化厅文博处处长
《中国东南滏海史前人类的东上交通》
7.陈炎 北京大学教授
《论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
8.李籍宴 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丝绸之路的开拓对中外陶瓷艺术交流的贡献》
9.林金东 福建师大历史系讲师
《艾儒略在泉州》
1 0.韩振华 厦门大学教授
《中国记载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航线研究》
1 1.傅宗文 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论刺桐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支撑》
1 2.张毅 四川社科院研究员
《西南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1 3.黄盛璋(与汪前进合作)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研究》
1 4.黄盛璋(与奚国金合作)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研究》
1 5.庄为玑 厦门大学教授
《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宋船的再认识》
16.庄国土 厦太海洋研究所博士
《十七世纪中国丝绸在东西方海上贸易中的地位》
17.华侨大学华侨研究所集体创作(都玉山执笔)
《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文献一一泉州部份族谱中海外移民的分析》
1 8.蔡渭洲(与陈苍松合作) 中国海关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古代海关管理与丝绸之路的发展》
1 9.谢方 北京中华书局编审
《明代中国海盐与海上丝绸之路>
2 0.陈达生 福建社科院助研
《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沿岸的阿拉伯和波斯碑铭》
2 I.孙光圻 大连海运学院副教授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航海技术》
2 2.许在全 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海上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问题》
2 3.蔡景峰 中国科学史学会研究员
《海事活动中的医药交流》
2 4.赵承泽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丝绸和海上丝绸之路>
2 1;陈泗东 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
《泉州海外交通史事杂考》
2 6.陈佳荣 香港龄记出版有限公司中文总编
《古代香·瓷之路争议》
2 7.邱新民 新加坡香港东南亚研究所教授
《1819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加坡》
2 8.丽莎·古伦贝克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西北部主任
《明代初期的瓷器贸易对波斯陶瓷制造的影响》
2 9.傅吾康-弗兰克 西德汉堡大学名誉教授
《1264-1800年之间中国碑铭所反映的中国与东南亚的海外交流》
3 0.翁拙瑞 瑞典隆德大学东方学系宗教史系博士
《“陆丝”与“海丝’之问的纽带一摩尼教》
3 1.约翰·盖伊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远东艺术馆馆长
《泉州的印度教寺院及其印度教起源》
3 2.休·克拉克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日汲哪苏大学副教授
<王安石新政与泉州市舶司的设立》
3 3.滨下武志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中国南方沿海贸易的历史情况》
3 4.克洛蒂娜·苏尔梦 法国科学院研究员
《郑和在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