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故地
粟特人是居住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古老民族,活动中心在泽拉大善河流域:他们以善于经商著称,足边谝布欧亚各地。有粟特人的地方也常常是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中国文献还称粟特人为昭武九姓(不止九姓)诸国,说他们以国为姓,主要有康、安、中、米、石、曹、何、毕、火寻、戊地等。
昭武九姓粟特人以康国为主,另外的诸国受其统辖。这些古代国家的遗址主要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各地。
康国位于今撒马尔罕市东北郊的阿夫拉西阿卜城。该城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在粟特人统治时期和并入阿拉伯时期兴盛。今城中遗迹主要是这时留下的,唐代僧人玄奘访问过此地。城内宫殿遗址中发现许多彩色壁画,描绘了七世纪康国王宫生活的情况。西壁表现康国王会见各国使节的场面,绘有身穿唐服的使节。撒马尔罕博物馆内陈列的当地古代货币中,有唐
代的“开元通宝”,也有当时仿制的大小两种唐式铜钱,即圆形外廓,方形穿孔的钱币,有的正面为汉字“开元通宝”,背面为粟特文字。似乎唐钱在这里也是可以通用的货币。
撒马尔罕是中亚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六、七世纪以前,粟特文化占主导地位;后成为唐朝帝国的一部分;十世纪后又为萨曼和哈剌汗王朝统治;公元一二二〇年蒙古军队毁掉旧城,后又在南面建新城;十四世纪成为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城中保留下来许多古建筑群,使这座城市别具一格。帖木儿朝女眷陵园,共有陵墓二十余座。帖木儿死后,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地区由大学问家兀鲁伯管理,他下令建造了不少大型建筑,其中的经学院仍完好地保存,它与后来几个建筑共同形成了一组气魄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兀鲁伯还建了一座天文台,首次查明星系的位置,并编制了天文表,长期成为研究星系的参考资料。
沙赫里夏勃兹是撒马尔罕南部的又一座历史名城,此城原叫渴石,是帖木儿的诞生地,也是他控制整个中亚前的活动中心。帖木儿的一生持续了三十五年之久的掠夺战争,扫平花剌子模,洗劫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进攻伊朗、叙利亚,入侵印度。他最喜爱的诗句是:“就像天上存在一位上帝那样,地上应该有一位皇帝。整个世界只应该有一个皇帝。”帖木儿建立帝国之后,以撒马尔罕为都城。但他特别关心故乡的兴建,给自己修建了豪华的宫殿,宫阙大门残迹仍然耸立城中,现高三十八米。
布哈拉,唐代称安国,后来是萨曼王朝的都城。市郊古遗址群,表明这里至少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布哈拉虽经历代战火,但幸存下来的古代建筑多达一百四十多处。城中还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十九世纪布哈拉汗国最后一位君主的宫廷建筑,整个布局既有东方园林的艺术韵味,又带西方建筑的气势与华美。宫殿内陈设着大量的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有许多中国的瓷器。连王室成员也以拥有中国瓷器为荣耀,以其象征着富有。
布哈拉绿洲的古遗迹十分密集。西南距布哈拉五十五公里的拜城,正在进行考古发掘。据考证,这里即唐代文献中粟特人昭武九姓的毕国,八世纪是它最繁荣的时期。由于粟特人往来于丝绸之路经商,与唐朝有密切的联系,遗址中暴露于地表的陶器、瓷器、玻璃器的残片比比皆是,甚至随手可捡到仿中国方孔圆廓的粟特钱。由于该城所在地是布哈拉通往呼罗珊地区的要道,已发掘出一个大型完整的古驿站。
中亚各地有许多与古代祆教有关的遗址。祆教原为公元前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建,认为火是善和光明的象征,故崇拜圣火。祆教一度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并流行到中亚,也传入中国,唐代还在京城长安专门设立祆教寺。乌兹别克斯坦东部重镇乌尔根奇附近的切勒皮克,有一个突起的小山峰,原是一个火山锥。公元一到八世纪,祆教徒于火山口周围筑了围墙,用做祆教的祭台。
驼队由布哈拉向西北行进十三日,便是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的希瓦古城。它至今保存着中亚最完整的城市格局和古代建筑。六个高塔、二十座清真寺雄伟壮观。漫步街头,仿佛置身于一个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城中最大的菊玛清真寺可容纳三千名信徒做礼拜。
塔什干城的名字在古突厥语中意为“石城”,唐朝称它为石国,由于位于锡尔河流域奇尔奇克河谷地带,日照充足,后来又有“太阳城”的美誉。这些名称如同乌兹别克意为“我是自己的主人”一样,都表示出这里人们的坚强意志。历史上塔什干曾被毁过十几次,但仍然繁荣昌盛。在很古的年代里,塔什干绿洲上就先后兴起了许多居民点,公元七、八世纪政治中心移至今塔什干市东南十五公里的阿克帕特,是石国王宫所在地。遗址面积达一百公项,中心衙署已揭露出来。
如果说中国境内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卡住了东西通道上的咽喉,那么穿过中亚拜孙套山脉中的“铁门”,就是中亚南北交通的唯一孔道。铁门位于苏尔汉州。亚历山大东征,军马由此通过。公元六二九年,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去印度求学,也取道于此。成吉思汗征服了撒马尔罕、布哈拉后,南进阿富汗时也曾驻扎在这里。按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的解释,“铁门”之名是因为两边陡峭的山岭的颜色如铁,中间道路狭窄。这里地势又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时占据这里的统治者,都要对来往路过的行人征收“过路钱”,可以交丝绸布匹,也可以交驼马牛羊,数量根据人数和货物的多少而定。
拜孙套山脉,为古粟特与吐火罗之间天然的分界,山脉以南,阿姆河北,与阿富汗隔河相望的是苏尔汉州的捷尔梅兹市,西北七公里有一座古城,即唐代所称的怛密,《大唐西域记》载怛密有十余所佛寺,考古学家果然在城中找到了两所。由于此地是南北交通的干线,遂成为吐火罗北部最大的商业都市。
乌兹别克斯坦国土位于阿姆河以东、以北地区,包括古代的花剌子模的一半、粟特之地和吐火罗的北部,是古代中亚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的地区。绝大部分人生活在西南部的阿姆河畔和东南部的绿洲中。乌兹别克人是于十一、十二世纪融合了古代中亚许多民族后出现的新民族,生活从游牧改为定居。
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面积二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达二百多万,是目前中亚最大的城市,现代中亚经济、文化的中心。国会大厦、喷泉广场、歌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十九所高等院校分布在新旧城中。
塔什干、撒马尔罕等城市,容纳了各种文化,甚至信仰相互冲突的人们也能在这里和睦相处。撒马尔罕的列吉斯塔格建筑群规模宏大,正前方是一个三面封闭的大广场,熠熠生辉的彩饰与琉璃镶嵌图案拼砌成了伊斯兰建筑世界的杰作。
古粟特人的后代,仍继承了前辈善于经商的传统,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等每一个城镇都有称作“巴札’的露天贸易市场,人们可在这里自由买卖。然而时代毕竟不同了,塔什干市内最大的“巴札”,已建成巨大的圆拱式建筑,里面分上下三层,有数不清的个体摊位。形式古老的“巴札”是粟特故地贸易往来的重要方式。
乌兹别克斯坦的制毯业堪称一绝,各式地毯、挂毯的图案花纹借鉴了东方的风格,而且从当地民间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现代人推崇的古朴和抽象早已出现在这些艺人的创作中。其色彩艳丽、花纹别致的地毯与蒙古地毯、波斯地毯并称世界三大驰名地毯。乌兹别克斯坦古代的乐舞早就传到了中国,唐舞中的柘枝、胡腾便来自石国(塔什干)。现在的乌兹别克人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跳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特别的场合,年长者的表演是最受欢迎和最为隆重的节目。
乌兹别克人的生活是幸福的。但人们一时轻视了大自然赐予的恩惠,也会遭到无情的报复。
过量地引用阿姆河、锡尔河水进行农业灌溉,造成了中亚重要的内陆湖泊咸海的萎缩。六十年代以前面积为六点六万平方公里、水深二十到五十米的巨大湖泊,而今水面缩小了百分之六十,水深下降十五米,高处看去,竟然象是一片沼泽。加上湖水大量蒸发,使水越来越咸,成了名副其实的咸海。渔业首当其冲遭难,生态环境也亚重破坏。夏季气温高达四十五度,周围土地逐渐沙化。阿姆河水两岸肥沃的农田已开始盐碱化。咸海及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生存环境的恶化,向中亚人也向人类发出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