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中的绿洲

2023-08-22

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其它Others

提供者:刘文敏Liu Wenmin

档案编号:00000043

沙海中的绿洲

  巍巍天山,自西向东横贯新疆中部,它的触角一直伸向沙漠戈壁中,与敦煌遥遥相望。高耸的山峰,犹如浩瀚海洋中的一座半岛,地理特征形成了天山南北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古丝绸之路上北、中、南三大干线。
  张骞出使西方,先出玉门关,然后沿天山南麓西行达中亚。这便是丝绸之路中线的“绿洲路”。
  如果说天山像一座半岛,吐鲁番就犹如半岛尽头的一座灯塔,为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人们领航、指路。
  吐鲁番由大大小小的绿洲组成,最低处低于海拔平面一五四米,是一块世界上罕见的低洼盆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与这里有一定关系。
  吐鲁番保存着两座著名的古代城池: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
  交河故城在今县城西十公里,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已出现,为古车师人的前王庭。这是一座中国极为少见的无城墙的古城。城址选在两条巨大的河谷环抱的一块台地上,峭壁如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中有三条依稀可见的主干道,沟通着各个小的街巷,道路是挖沟而成,深深地嵌入地下。中央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寺院,城东南为官署,城东是居民区。民居建筑极富特点,大都是挖地为院,隔梁当墙,掏洞成屋。
  交河地区是西汉王朝与匈奴抗争的第一线,这里经过五次较大的角逐,匈奴日逐王终于归降。交河城头升起西汉旗帜后,在此设置戊己校尉,开展大规模的屯田,为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到唐初,人口激增,经济繁荣,成为唐朝安西大都护府所在地,也是自凉州以西最大的城市。由吐鲁番盆地通焉耆、达乌鲁木齐、抵吉木萨尔,经交河是最便捷的途径,所在的土岗也是扼控盐山、火焰山之间的天然豁口。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意义自不必说。交河城在战争时是军事重镇,和平时则作为贸易中心。
  火焰山脚下的高昌故城,距今县城东南四十公里。
  汉武帝时,大将军李广利率军远征大宛,为安置病弱疲惫的伤员和补充军需物资,在吐鲁番盆地建立了“高昌壁”,这就是高昌创建之始。公元三二七年,统治这里的前凉王朝正式设置高昌郡。
  高昌城周长约五公里,围绕着高大的夯土城墙,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内城、宫城的规模约是在公元四四九年建立高昌王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高昌国是中原王朝与西方交通的极大障碍,他们与突厥联合,控制了“西域诸国朝贡”的道路,独占商业贸易的惠利,终于引起了唐朝的愤怒。公元六四〇年,唐将侯君集、姜行本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后,率军攻破高昌后,在这里设置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扩建了外城。到九世纪中叶,回鹘人占据了高昌,作为都城。
  唐代高昌城内店铺很多,同类店铺还形成了“行”,突厥马、中原丝绸、波斯骆驼、印度药材都在这里销售,是一个国际贸易场所。
  高昌古城北面的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的古墓群,是展示高昌地区历史的地下博物馆。已发掘相当晋代至唐代前期的古墓五百余座。墓中出土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的文书,可称为高昌历史的档案,有各种契约、户籍、帐册、官府文档、案件记录、封官告身、旅行过所、私人信件、佛教经卷,甚至学生的习字本。完全是当时生活的写照。有一件八世纪的马料账,记载了一家运输机构仅三个月就支出马料青稞一千四百五十六石七斗八升,可见当时丝路贸易的繁荣。户籍中的高昌县崇化乡共有四十七户人家,属于中亚昭武九姓的胡人康姓十一户 、安姓六户、曹姓四户、何姓二户、石姓二户,其它胡姓如白氏、竹(竺)氏还有四户。这些人已有了唐朝的正式户口,得到政府分给的田地。“崇化”的语义为慕化、归化之意。这个乡是一个中亚移民的聚落。
  吐鲁番的火焰山,八世纪唐玄奘西行求法时曾经过此地,后来被明代作家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描绘得活灵活现。火焰山主峰北坡的山腰中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保存着五至十三、四世纪的八十多个窟龛。窟中尚存一些壁画,主要是高昌回鹘时期的,也有反映摩尼教信仰的内容。盆地内还有一处吐峪浑石窟,在高昌王国和唐代是当地佛教的重地。
  从吐鲁番向西南行,即可到达塔里木盆地南缘、天山脚下的焉耆故国。这里靠近博斯腾湖,因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为繁华之地。在高昌王国割据时,曾对从焉耆到中原的商旅收取重税,焉耆王遣使入唐联络,开辟了绕开高昌,由焉耆经罗布泊直达敦煌的通路。今焉耆县西南出土完整的银器,造型和纹样表明它们来自中亚地区。
  库车绿洲古称“龟兹”,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大国,东汉在这里设西域都护府,是西域的政治中心。著名的拜城克孜尔、库车的库木吐拉克孜尕哈、森大塞姆石窟都是龟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的“管弦伎乐,独善诸国”,石窟壁画中所绘的翩翩起舞的“伎乐图”表现的乐器舞姿,融会了中亚、西亚、南亚和中原不同地区的因素,对后中原音乐舞蹈有深远影响,隋唐的宫廷乐舞都包括了“龟兹部”。
  巴楚县城东六十公里的库孜萨勒依古城,唐代叫尉头洲。而今的断壁残垣,灰烬尺骨,似乎表明它毁于战火。出土的织物、陶瓷、钱币及婆罗迷文、和田文的写木和木简,来自四面八方,表明这里曾是容纳诸国文化的开放城市。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