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8月7日,我们的车队从吐鲁番市出发,沿着一条平坦的林阴公路向西行驶。道路两旁的绿树,远看像一条绿色的彩带,铺设在漫漫的戈壁上。西行了大约10多千米,来到了雅尔乃孜洲。我们登上挺立在两条河谷之间的河岛上,东西有两条河流环抱,河流由北向南分流绕在城下,在南端汇合,故称交河。汉代张蓦出使西域,13世纪马可·波罗东来、唐僧玄奘去印度取佛经都曾在交河停留。交河古城就建在这岛上,四周峭壁直立,高约30多米,长1650米,宽300多米。虽称交河城,其实并没有城墙。由于河谷很深,河壁陡峭,地势险要,已构成天然壁垒,看来也不必再筑城墙了。如今,河床上还有一条细流,潺潺穿行在河床里种植的农作物和绿色的灌木之间。
交河古城是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一座土城,很有特色。它的建筑风格多为挖地成院、掏洞成室、夯土为墙,住宅小院,临街不见门窗。我们漫步在南北长350米、宽约3米的一条街道上,街道比居民建筑要低许多,因为街道也是挖地成路的。所以,在街道上很难看到整个交河城的气势,但街道两旁的街巷仍可辨认。我们沿着曲折的小径,走家串巷,看到一些庭院和院内的窑、水井。据当地学者介绍,经初步调查,全城有水井300多眼,井径大多为1米,井壁多有提水磨擦而成的凹槽。而且已发现50多处深井。古城建筑遗址的面积约有22万平方米,分为寺院、居民区和官署等部分。城内有多处佛寺和佛塔,城区东部为衙署、官邸区,这里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大建筑,据考证,可能是唐代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在西面的崖壁上还发现一群长达15000米的悬在崖壁上的崖墓墓室凿入崖体,外口用卵孚石泥封。这些千年遗址,展现着古代的文明,促使人们去思考历史岁月的变迁。交河古城最早是西域36国的古城之一,是“车师前国”的都城。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往吐鲁番地区委派“戊己校尉”,设立“交河壁”;北魏至唐初,为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郡,唐朝派往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初设在交河古城。之后,交河还曾是回鹘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洲。当我们站在古城遗址向远处望去,可以看到这里正是火焰山与盐山交接处,是一个天然豁口,只要控制了它,就可以更方便地到达吐鲁番盆地的片片绿洲,它也是从盆地通向西北方向的重要通道。所以,交河古城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地形很有利于盆地的军事防卫,西汉王朝与匈奴为争夺交河城的控制权,从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60年,曾进行过5次大规模的角逐,最后,以西汉王朝的胜利而告终。诗人岑参在一首赠友人的诗中写道:“……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行人,沙石乱飘扬。夜静天萧条,鬼笑夹道傍。地上多骷髅,皆是古战场。……”这是对古战场的生动描述。
交河城是当年吐鲁番盆地的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通过“丝路”传送的古代文明,就是在守卫战士的护卫下,经过这个豁口进行的。历史上的交河城不仅是人们必争的军事重镇,而且还是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中心。
新疆文化厅副厅长解耀华指着这座饱经沧桑、颓垣断壁遍布、被绿树包围着的交河古城深情地说:“交河城,是新疆的历史名城,地上地下的文物十分丰富,需要详细考古调查,同时遗址的安全也面临着大风吹蚀、游人增多和洪水冲击所带来的威胁。文物保护的任务特别繁盾。”当我们告别交河古城时,看到各种车辆和行人正在络绎不绝地奔向它。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