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贯穿欧亚的“黑山岩画”

2022-12-03

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李希光Li Xiguang

档案编号:

  河西走廊最宽处100公里,最窄处只有5公里。7月29日上午10点,我们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南北距离只有5公里。北边是龙首山,是当年汉武帝手下的大将霍去病与匈奴决战的地方。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迫使匈奴远遁漠北,汉王朝从此全部据有河西走廊和河西走廊以北的广大地区,从而打通了从长安直通中亚与欧洲的商道,这就是丝绸之路上繁荣时代的开始。

  南边是焉支山。在我们行驶的路两侧有一连串的烽火台。古时候,烽火台下面还有水井可以取水,烽火台里面住有士兵守护。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客和官员只要有证件也可以在这里留宿。

  汉王朝为了保护这条通道,不仅把长城向西延伸到玉门关,又修筑了敦煌至盐泽(今罗布泊)的长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防御体系。闻名世界的“居延汉简”就是在这些军事设施的烽燧中发现的,其中一个汉简上还记载着从长安到居延之间,数千里沿线所设的每一处驿站的名称和间隔里程,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丝绸之路具体路线和沿途驿站设置情况最有价值的一批原始资料。

  进入张掖境内,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绿草肥茂的牧场,这里曾是汉朝的军马场,海拔1400-2000米。沿途不时看到头戴簸箕型毡帽,身披羊毡的羊倌。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张朋川指着这些羊倌说,这些牧羊人的衣着仍然是汉代的服饰。这个地区温差较大,白天温度29度,夜里只有11度,羊倌们夜里睡在无顶的土坯的羊圈里。祁连山在张掖境内有一处险隘,古称“大斗拔口”,今叫扁都口。它是拦腰截断祈连山的一道险隘,由青海通往河西走廊必须由此经过。当河西出现战乱时,扁都口常常是丝绸之路的另一要道。但是,这里天气变化多端,地形险峻,极难通过。隋炀帝于公元609年西巡时,便是途径扁都口抵张掖的。

  考察车队在位于山丹县的明长城缺口处停了下来,各国学者纷纷从车上下来对明长城进行实地勘察并拍照。在明长城的后面有汉代的壕沟。汉代士兵和囚犯用壕沟里挖出的土堆起了汉代土长城。汉壕沟与明长城在河西走廊并列向西伸延。

  国际友人路易·艾黎40年代在山丹这个地方建立了“山丹培黎工读学校”。1948年,艾黎在此地还发现了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四坝文化,这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混合的文化。

  我们沿着马可·波罗当年走的道路进入了古城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隔绝匈奴、南羌,断匈奴右臂”,道出了张掖名字的来源。今张掖城西北的黑水困古城,可能是汉代张掖城所在地。黑水城周围发现大量的汉墓,表明汉代这里的居民很多。张掖境内的祁连山脚下,有一座军事重镇——永固城。西汉前曾是月氏国都,匈奴人占领后,成为匈奴王的避暑胜地。汉武帝时,霍去病赶走匈奴,收归汉朝所有。城东约10里处的八卦营可见到汉代的残砖碎瓦。附近的古墓群,出土了铜箭镞、弩机等兵器,死者整齐地集中排列在一起。北京大学的齐东方教授估计他们可能是当年镇守河西走廊的将士。

  我们在县城西南隅,考察了河西走廊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佛寺——张掖大佛寺,马可·波罗对这个寺有记载。

  这座大佛寺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所藏文物、经卷与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关系。马可·波罗和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者在元、明时期来中国途经张掖游览大佛寺时,不禁为之感叹,并著文记述过该寺当时的规模和胜境。1966年考古学家曾在卧佛腹内发现铜镜、铜壶、铜佛、碑刻等文物。1970年又在附属建筑金塔殿基下发现明正统年间放置的舍利石函一具,内盛工艺精湛的八卦银盒和玉雕,还有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以及水晶器、珍珠、料珠、古钱币等珍贵文物。

  寺内现存的很多建筑、彩塑、壁画、砖雕、木刻等都是第一次让外国学者观看。由于这些文物从来没公开发表过,一律不准照相。但由于这些文物对研究古丝路的建筑史、文化艺术、佛教历史、中外贸易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学者们仍然兴致勃勃地掏出考察笔记本,对文物进行临摹。“我认为,大佛寺中的地砖浮雕具有帕米尔高原的艺术风格。”印度学者辛格说。

  过了张掖不久,我们到骆驼城遗址,这曾是梁国的首都。后来由于祁连山人为的滥伐森林,该城旁边的白浪河断了水源,这个城只好放弃了。今天在该遗址还可以捡到西梁国和北梁国作战时的箭头,这个遗址还没有发掘,保存的非常完整,遗址周围布满了几千座古墓,干涸的白浪河河床从遗址的旁边通过。

  在快到酒泉的时侯,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奇异多彩的动人般色,看到了祁连山主峰上臼雪皑皑的现代冰川(祁连山主峰5564米)。终年积雪的奇峰峻岭、大漠旷野中的烽燧故城和绿树成荫的戈壁绿洲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整个河西走廊的农田灌溉依靠的就是祁连山的雪水。祁连山的雪线是3800米,雪线以上长有冷杉和柏树。雪线的年平均温度是零下6度。祁连山的冰川上的冰是雪经过300年左右演变而成。这个地区下雨都是阵雨性的,如果连续下两天雨,就会洪水泛滥成灾了。汉代,人称祁连山为“南山”,那时边防部队所需的军粮一半靠骆驼从内地经河西走廊运过来,另一半靠自己种植。

  晚9时,考察队到达了古城酒泉。酒泉往西走120公里是中国第一座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自古以来为屯兵驻骑的地方,汉时的酒泉早已荡然无存,今天我们可以寻觅到的遗迹最早的是晋代的福禄城。从西汉王朝在酒泉设郡建制2100多年来,酒泉已成了丝绸之路上名闻遐迩的重要商埠。境内阳关、玉门关遗址和600多公里的驿道真实地记录了中外交融的历史。

  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关于酒泉地区是这样记述的:“离开哈密属地后,我们又向东方和东北方向走了10天,越过了一片居民稀少,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考察的地带,然后才到达肃州地区,境内有不少的城镇和城堡。”“肃州境内多山、除了雇佣习惯行走这里山路的牲口以外.其他的牲畜不敢在这岗峦起伏的大山脉中行走。”

  公元1405年,哈烈国王沙哈鲁派其子和使者盖耶素丁来中国进贡,是这样记载在酒泉的见闻:“次日为8月27日,复前行。全程尽为沙漠……在山峡中,道途经其中间,守关者来点名,将人名登求后,使者乃得复前行。至肃州寓子城门口上驿馆。”“肃州城极大,城墙为四方形,有坚固炮台。市场无幕盖,扫除清洁,时时洒水,尘垢不起。屠户店内,羊肉与猪肉并列而挂,各街皆有华丽的建筑物用中国漆漆之。城市有庙宇甚多,大小不一。大者占地至十亩之多,院内皆扫除清洁,地面皆铺以琉璃瓦,光耀如磨琢之大理石也。”

  今日的酒泉既保存了古老的文化,也发展着现代文明。后经改装的鼓楼题刻“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祈连”、“北通沙漠”,显示了丝绸之路要邑的雄姿。今天城中的酒泉公园,相传是霍去病征讨匈奴驻军的地方。公园内旺盛的泉水,可供全军人马饮食。汉武帝曾赐美酒犒赏全军将士,但因酒少人多,便将酒倒入泉眼,泉水流经处,全军共饮。该泉从此得名酒泉。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矿,有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钢公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使酒泉成为中国第一座航天城。

  酒泉由于山多而高,距海远,海洋温气流不易到达,空气中水汽稀少,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多风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酒泉多野生动物,平原多见黄牛、蒙古马、驴、骆驼。山地则畜秏牛、犏牛。近年来,当地旅浒部门以磐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白唇鹿和野牛等野生动物为猎物,开辟了哈什哈尔及阿克赛哈尔腾两个狩猎场,给丝绸之路旅游增添了新的色彩e

  离开酒泉往嘉峪关西行时,途径戈壁滩时考察了一座庞大的汉代葬墓群,有数千座坟墓,墓群20公里长。目前只挖掘了18座,其中发现了著名的丁家闸壁画。这种壁画表现了来自西域的节奏感强的打击乐器和发源于新疆库车的腰鼓舞蹈,这种乐舞打破了中国慢节奏的丝、弦管乐的乐器传统。考古学家考证,中国的腰鼓起源于新疆库车。

  7月31日考察了天下雄峙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祁连雪峰与嘉峪黑山之间的岩岗上,地势险峻,早在2000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由于气候变暖,祁连山的雪线开始上升,但登楼眺望,祁连山主峰上的终年积雪和300年前形成的大陆型冰川与大漠戈壁争相辉映,令考察队员们兴奋不已。

  在嘉峪关北座落着著名的乌鬃山,古书上多称“紫塞”,俗称“黑山”,著名的黑山岩画就是于70年代在此发现的。

  考察队中的张朋川研究员就是这一战国时期的浅石刻岩画的发现者。他介绍说:“这里有个很大的天然湖——黑水湖,古时候少数民族在这里的山洞生活过。我在这里发现了100多个山洞,这些山洞洞口有大石头垒的墙。我一连钻了好几个洞,最后掉进一个洞子出不来了,后来同伴们用裤带把我拉上来的。”就是在这个洞子附近的崖壁上张朋川发现了这种岩画,岩画的内容有舞蹈、狩猎、骑马、乘驼、列队射箭等场面和马、牛、羊、驼及鸟兽犬虫鱼等动物形象。

  据在场的中外学者介绍,这种画境古拙、技法简洁、粗犷有力的岩画从东边的内蒙古阴山、宁夏的贺兰山、到甘肃祁连山、新疆的罗布泊、哈密、阿拉尔一直延续到苏联的乌拉尔、阿尔及利亚、东欧和西班牙。

  中国有关岩画最早的记载见于《三国志·魏志》,记载了张掖地区的岩画,这个岩画正于1988年在张掖民乐县境内找到,关于内蒙阴山岩画在《水经注》中有记载。

  苏联、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发现的岩画主要表现的是大脚鹿,而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岩画不仅有鹿的形象,还有虎、大象和马。中外专家们对这一现象感到迷惑:马是4000年前驯养的,而大象反映的是10000年前旧石器的东西,为什么这两种动物会出现在同一壁画上?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些岩画的出现早在战国时期以前就有了,是古代游牧部落画的。这些游牧民族把这种岩画艺术从蒙古草原,经过前苏联的中亚一直传播到西班牙的洞穴里使这一景观横跨欧亚大陆的广阔土地上。


找回中国昨日辉煌 李希光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0


相似文献
更多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