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海上丝路Maritime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李希光Li Xiguang
档案编号:
第二天,我步行到离我住的旅馆不远的“德尔菲欧洲文化中心”,参加为期1天的“东方与希腊文化和商业的交往”国际讨论会,并参观了为考察队特别举办的“中世纪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的船只展览”。这个展览会结束后,其陈列品,将成为即将在雅典修建的“希腊、东方和非洲航海博物馆”的一部分。
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
展览会上的船模、古代文献和图画显示,在公元前7000年时,爱琴海上就已出现了人类的航海活动。在公元前3000年,第一幅描绘船的图案就已出现。古希腊的伟大文明是建筑在早期的造船与航海业基础上的。据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3000年,希腊就出现了船模。这次展览会上的大部分船模,取材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希腊木船,这些船只是希腊木船造船史上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一页。
展览会上最吸引人的展品,是那些在中世纪时期穿梭于地中海、印度洋和红海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人建造的船只。目前,西方史学界掌握有丰富的关于拜占庭的海军、商船队以及他们的航海活动的史料,但关于阿拉伯人的航海活动,资料却少得可怜。因此,至今许多西方学者仍认为,阿拉伯人是驼背上的沙漠民族,除了搞些海盗式的偷袭活动外,他们从未学会过航海。一位西方学者甚至称,阿拉伯人的战船,是由劣等的朽木建造的,不等它们驶到敌舰跟前,便已葬身海底。
讨论会上,考察队学者以最新的发掘资料证实,早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人就已在红海和印度洋掌握了高超的造船和航海技能。在公元7世纪中叶征服埃及后,他们又从拜占庭帝国的造船传统中吸取了许多经验。阿拉伯人建造的在红海和波斯湾航行的船只,可以一直航行到印度。这些船只,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来之前,一直保留着伊斯兰教兴起前的古老的阿拉伯传统,如船体的缝合处不使用任何铁钉,而用椰棕绳缝合等。这些船的载重一般为70~100吨。阿拉伯人在波斯湾沿海使用的单桅帆船,船长达24米。
但是,在地中海海底、水下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拜占庭和阿拉伯人的战船残骸。迄今为止,船模专家们所有复制拜占庭战船的努力均告失败。关于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在地中海的商船活动资料,考古学界掌握得就更少了。
值得庆幸的是:考古学家最近在罗得岛对面的小亚细亚南岸发现了1条1025年的沉船。专家们预计,这条船将可为史学界提供有关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的造船技术和水手的组成,以及运输货物等方面的宝贵资料。目前,通过对这条船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在11世纪初,拜占庭和阿拉伯人的船只并肩航行在地中海上,并相互使用对方的码头。更有趣的是,来自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世界的乘客,经常共乘一条船。
希腊著名考古学家乔治·帕波萨纳索彼洛斯向考察队报告了希腊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由他领导的一支水下考古队,目前正在爱琴海上紧张作业,以期在1991年将1条4200年前的古商船从海底打捞上来。这条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沉船,是15年前在1座名叫多科斯的荒芜孤岛附近发现的。目前,考古学家已从位于水下25米探的沉船内打捞出完整的陶器、陶片和其他文物3000余件。但是,专家们仍然无法确定,这条船的体积和载重措究竟是多大。乔治说,他领导的水下考古队,现在已进入沉船发掘工作的最重要阶段——把船体从掩埋她的泥沙中扒出来,从而再现她的“龙骨”。
在距沉船40米处的深海中,打捞人员还发现了2个长方形石锚。因此,考察队推测,这条船可能是在抛描时沉没的。这条沉船的沉没位置,正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航道上,据此,专家们认为,这条船称得上是通往中国的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历史见证。她的发现进一步显示,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掌握了高超的航海技术,并为爱琴海作为欧洲的丝绸贸易的起点铺平了道路。
在希腊考察期间,各国学者还着重调查了由阿拉伯人传到地中海的中国航海与导航技术。
11世纪初问世的指南针,是中国历史上一项重大科技发明,由于当时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海上交通正处于鼎盛时期,双方的商人和水手的接触极为频繁,因此,指南针很快便被阿拉伯航海者所使用。在1282年写成的《商人辨识珍宝手鉴》中,阿拉伯矿物学家卡巴扎吉记述了他乘船航行千叙利亚海上,在从特里波利前往亚历山大城时,水手们曾使用藉助木片或苇箔将磁针托浮于水面的方法以辨别方向,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航行于地中海上的阿拉伯水手也采用水浮法,这与中国的指南浮针有着渊源关系。其后,指南针经由阿拉伯半岛入了欧洲。
10月27日,是我们在希腊的最后一天。学术讨论会结束后,我们踏着夕阳的余辉,来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最伟大建筑——帕特农神庙。这天正巧是星期六,按常规,帕特农神庙不对外开放,希腊文化部为此特地破例,为考察队举办了一次“专场”参观。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太太企图混进我们考察队的队伍,但被门卫发现,拦住了。“我明天就要离开希腊了,让我看一眼帕特农神庙吧。”“她哀求道。
经过2400多年历史风雨的侵蚀,帕特农神庙依然高耸在俯瞰雅典城的石灰岩山上,光彩夺目。我爬上高耸的雅典卫城,漫步于庄严雄伟的帕特农神庙周围,我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具有无可抗拒的诱惑力:拥有400万人口的现代雅典城就在它的脚下,显得那么拥挤、嘈杂;然而,这座圣殿的四周,却是那样的宁静安谧……
10月28日,阳光灿烂,天气格外晴朗,海面上不时吹来爽人的微风。
上午10时,“和平方舟”号驶离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前往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库萨达西港。雅典和库萨达西处于同一纬度上(北纬37度52分),因此,考察船横跨爱琴海,向正东方向航行。
墨蓝色的爱琴海水鲜艳夺目,自海水中高耸出的许多因火山爆发形成的美丽岛屿,笼罩在古希腊文明的神秘气氛中。
考察船在爱琴海上航行了一天一夜,首先穿过了仅2海里宽的迪克普鲁斯海峡,海峡的左边是提诺斯岛,右边是锡罗斯岛。离开锡罗斯岛,在船的右舷可看到佩罗斯岛,这是爱琴海中最重要的岛屿。古希腊的许多古建筑和雕像的白色大理石,就是从这座岛屿上开采的。离开佩罗斯岛,“和平方舟”号逐渐驶近纳克索斯岛,这是基克拉迪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自公元1207年至公元1566年,这个岛屿一直是威尼斯的一个属国。在纳克索斯岛以南,我们进入了一个狭长的水道。这个位于纳克索斯岛和一连串小岛间的海峡,只有2海里宽。出了海峡,时间已是傍晚5点。绚丽的落日景色,吸引了许多人,大家爬上甲板,尽情地拍照。
夜幕降临后,考察船开始向东北方向航行,途经伊卡里亚岛。据希腊神话传说,伊卡鲁斯自制了一个“空中飞行器”,但是,由于在飞行中离太阳太近,致使他双臂上用蜡粘黏的羽毛翅膀脱落,这位勇敢的“发明家”掉进了大海。人们将他的尸体打捞上来后埋葬在伊卡里亚岛。深夜,“和平方舟”号静静地驶过斯波拉提群岛中的萨摩斯岛。这里已非常靠近土耳其海岸。该岛以盛产葡萄酒著称。2600年前的赫拉天后的雕像(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妻子),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找回中国昨日辉煌 李希光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