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海外最早的中国墓碑

2022-12-03

主题:海上丝路Maritime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李希光Li Xiguang

档案编号:

  近年来,残存在东南亚各国的中国碑铭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其中包括:印尼班达齐亚发现的1469年的大钟,泰国北大年、马六甲和印尼雅加达发现的明末时期的3块墓碑和1块木匾,马六甲、西爪哇、泗水等处发现的数块康熙早期的墓碑,在爪哇和马六甲发现若干康熙晚期和雍正早期的碑铭。乾隆和嘉庆早期的碑铭更多,多达百件,遍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这次在文莱,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东南亚乃至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发现的最早的一块中国人墓碑:“南宋泉州判官蒲公之墓”。

  考察队的几位中国人是在一块穆斯林古墓地里找到这块墓碑遗址的,此碑立于1264年,是宋、元时代福建泉州回回望族蒲氏一员的墓志。我们发现,蒲公的坟墓不仅仅在墓前立了一块墓碑,而且其所在的小山周围都被小石子圈了起来。因此,我们分析,蒲公可能是当地受人尊敬的官员或是中国派往海外的使者,在途中死去,因此,他能得到这样的厚葬。那么,后来为什么当地穆斯林把他们的墓也修在这里?一位英国学者推断说,也许是这位中国人,而不是某位阿拉伯商人把早期伊斯兰教传到文莱。

  蒲公的墓碑早在20年前就被考古学家发现,但迄今仍有一系列的谜有待解决:这位宋朝的判院官员死后为什么没有根据当时中国的习惯,把遗体运回中国埋葬,反而专们从大陆把一块刻好的墓碑运到文莱(墓碑的石料经考证不是文莱当地产的)?而且直到19世纪,死在东南亚的华人都是把刻好的墓碑从大陆运来。

  为了追寻中国与这个岛国久远的交往历史,我们驱车来到距首都16英里的一个布满了岩石和沙砾的海滩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散落在沙滩上的大量的中国宋代的瓷器。考古学家经过仔细考证认为,这些作为商品的陶器是中国宋代制造的。文莱大学的梅图辛·奥马尔博士说,满载陶器的商船很可能是在由中国驶往文莱的途中失事后,船沉入海底,后又被冲到海滩上的。在采集到的陶器中,有许多陶碗、盘子、花瓶的碎片,上面涂有橄榄绿和浅黄色秞料,并刻有图案。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已发掘出并收集到15000多片瓷片,仅发现一件完整的花瓶。文莱沿海险滩多暗石礁,考察队相信附近的海域里肯定还会发现来自中国宋代的沉船。

  我们在文莱博物馆里看到了更为完整和珍贵的中国文物,其中有一件康熙年间的玉瓶,上诗:“粉席缺期缓,针楼别怨多,奔龙争渡舟,飞鹊乱填净。”[NSM按:诗应出自唐诗《牛女》:“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奔龙争度日,飞鹊乱填河。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本文作者或有误记。]至于该馆收藏的中国铜钱,也是我们自威尼斯出发以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见到的最多的一次,有唐代“开元通宝”、元代“皇庆通宝”、明代“洪武通宝”、“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和“嘉庆通宝”。

  在文莱期间,考察队应邀来到文莱大学与文莱学者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文莱学者在谈到自己国家的古代历史时说“文莱都是采用中国历代王朝的断代法,如唐、宋、元、明”。文莱历史中心主任解释说,文莱自己的历史始于14世纪。14世纪以前的历史称为“史前社会”。但是,他又指出,早在公元5、6世纪,中国的《梁书》和《唐书》中就有关于文莱的记载,中国史料曾记载,1080年,文莱利用从中国进口的丝绸原料加工成金丝锦被,朝贡给中国皇帝。《明史》记载,1408年,渤泥国(文莱国)国王应明朝永乐皇帝邀请来到中国首都南京。3个月后,这位文莱国王病故在南京,永乐帝深感悲痛,3天没有出朝,并在南京西南25公里处为他修造了一座王陵。这座陵墓直到1958年才被南京博物馆的一个考察队发现,两旁竖立着石人、石马、石龟、石狮子的神道已被发掘清理出来,但是这位国王的龙体至今还安祥地躺在地下100米深处的墓室里,从未被人打开过。

  考察队在离开文莱的前一天,拜会了文莱文化部长。在交谈中,令人惊奇的是这位部长大人不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干什么的。大家竭力劝他尽快让文莱加入这个国际组织,使文莱珍贵文化遗产得到全世界的注意。


找回中国昨日辉煌 李希光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0


相似文献
更多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