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莫高窟发现张骞出使古希腊属国图

2022-12-03

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李希光Li Xiguang

档案编号:

  8月2日考察队到达了日夜期待的敦煌。敦煌是西方国家通向汉唐都城长安险途的最后一站,早在丝绸之路开创之初的汉代,敦煌地广人稀,最盛时,全郡不过38000人。然而,由于敦煌处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发展速度飞快。到了唐代,人口已经突破10万人,比今天敦煌的人还要多。当时,来往中原和西域的商贾、使节都要在敦煌歇脚、休整,在很多情况下,就在这里买卖拍板成交、政令接受发放。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意义不亚于一国之都。佛教和尚和信徒们在附近的鸣沙山东麓崖面上凿造了成千的库寺,远望有如密集的蜂房。公元11世纪以后,昔日的重要地位急速下降,以致被世人遗忘。直到本世纪初,在石窟群中发现一个封存有古代写本、印本的秘室,敦煌才又名震遐迩。1907年英国“探险家”、文化强盗斯坦因首先从这里盗走了一大批手稿,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公元868年雕印的《金刚经》。这比西方使用印刷和纸张早好几个世纪。这是迄今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本书。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的“探险家”也跟踪而来。这些西方文化强盗从敦煌秘室以及中国西北沙漠其他地区发掘出来的文件,现在已流散世界各地,主要藏在伦敦、巴黎和圣彼得堡。和阗、吐鲁番等地区所出文件和绘画则为欧亚各国的许多机构所收藏,

  出了敦煌西门,就是汉代以来的敦煌旧址。城呈长方形,南、西、北面仍然有持续的城垣、墩台。城内古迹剩下的只有“自马塔”。相传白马塔是著名高僧、大翻译家鸠摩罗什经过这里时,所乘白马病死,建塔埋之。

  当汽车在莫高窟停稳后,中外学者们怀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跳下车来,犹如饿牛进了菜园子,钻进那30多个专为这次考察而开放的洞窟.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自公元4世纪开窟以来,历经1600余年。虽因历史的变迁、人为的破坏和风沙的侵蚀,但莫高窟至今仍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堪称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石窟数量最多的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还有一个举世闻名的藏经洞,里面曾藏有近50000件宗教经卷、世俗文书和丝绣绢画,是研究11世纪前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学、医药等诸方面的重要文献。然而,在本世纪初,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国的“探险家”们劫掠了这座文化宝库,致使藏经洞遗书分散在世界上十几个国家、30多个博物馆,其中英国藏有1.5万件;法国藏有7000件;苏联藏有近1万件。而中国目前仅剩下1万多件,并且都是劫掠者的剩余,而不是精品。

  在莫高窟的洞窟里,我被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269窟的《商旅图》、420窟的《西域商队》、45窟的《商人遇盗图》和158窟的《各族王子举哀图》吸引了,这些壁画是“丝绸之路”上历史人物和客商往来的生动写照,是作者按照现实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牲畜,创造出商队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时的惊险动人的情景。

  323窟《张骞出使大夏国图》是中国佛教史迹画的第一组的一部分,描绘张骞出使西域大夏国前,汉武帝率众臣郊外送别的情景。图中骑马者是汉武帝,身后大臣相随。马前跪者为张骞,持芴作拜别状。身后侍者持旌节,牵马相随。画面的右方,绘有汉武帝甘泉宫礼拜金人。画面的左方绘有张骞远去西域。这幅图把张骞出使西域列为中国佛教史迹故事之首,意在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历史之悠久,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是真实的。而大夏国是一个古希腊马其顿国王在紧挨中国的地方建立的一个希腊化国家。

  《商旅图》描写一个商队,一辆卸了辕的骆驼车停在井旁,骆驼引水、骡马食草,旅行者有的休憩,有的喂饮牲畜,道路上两位商人押着载物骆驼等在桥的一边。《西域商队》描绘了大商主出发前先往寺院祈祷祝愿。商主头戴毡帽,身穿圆领窄袖袍,骑着骏马,随行商贾们赶着满载货物的骆驼、毛驴上路,部分骆驼队正登上险峰,一支骆驼失蹄翻落滚下山崖,崖下是一片湖泽,泽中有盛开的莲花、水鸟。一群商贾一边吆喝,一边小心翼翼地拖住正在下山毛驴的尾巴。前面的商贾们卸下货物正在山坡休息,马群在涧边饮食水草,另一群商贾正和一群全副盔甲的盗贼搏斗,最前面是商贾们免于盗贼抢劫的灾难。显示了丝绸之路的险峻。满载货物的大群驼、驴跋涉于荒山大漠中,一头骆驼翻滚下山而死,人们拾起货物装到另一头骆驼上,重新赶路。《商人遇盗图》描绘的是一个深目高鼻、卷发的洋人遇到盗贼的情景。

  《各族王子举哀图》描绘头戴冕旒、身穿大袖裙襦的汉族帝王和来自吐蕃、突厥、南海昆仑、南亚、中亚及西域等地各族王子在一起对释迦涅繫表示虔诚敬仰和痛不欲生的哀悼心情。他们中有的着毡帽、团花锦袍,或穿圆领窄袖袍,有的上身袒露、戴各式高顶毡帽扎白布、系高髻,或垂小辫,有的面貌棕黑、卷发,穿耳附铛,饰缨络。他们浓眉大须,深目高鼻,各具西域及南亚、中亚各国各族特点且均作嚎哭、悲泣状,有的割耳,有的刚心,有的割鼻,有的剖腹。显示在唐代,佛教已经传布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

  敦煌艺术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在他那堆满了书籍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和日本《朝日新闻》记者的采访。段先生早在1946年就来到了莫高窟,在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筚路蓝缕,开创了敦煌艺术研究事业。段教授着重谈了西方艺术对敦煌壁画的影响。

  “佛教和佛教艺术都是从印度和阿富汗等地传入中国的。敦煌壁画直接受到龟兹壁画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影响,而龟兹壁画又直接传自于印度和阿富汗。印度和阿富汗的佛教艺术又吸收了古希腊艺术的营养。中国吸收西方艺术,起初是摹仿。据记载,三国时的画家曹不兴是第一个临摹西方佛像的人。敦煌从一开始就不同程度地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形成自成体系的中国式佛教艺术,”他说。

  “敦煌壁画借鉴外来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鉴外来人体解剖,二是吸收了西域晕染法。如果把同一时期中原的墓室画同敦煌壁画相比,可以发现,中原画人物多宽袍大袖,造型简略,对人体解剖不注意。而敦煌壁画人物多半裸或裸体,描写细腻,人体比例和解剖较准确,因而真实感较强。同一时期,同为中国画家所作,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别?根本原因是中国绘画与以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绘画属于两个不同体系。中国以写意称著,西方以写实见长,”他说。

  考察队的全体中外学者与段文杰等敦煌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联合召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在讨论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举手通过提案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保护敦煌的运动,并设想了一个深化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机制。

  科学领队丹尼说,他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具体方案,积极寻求途径。帮助中国设法把流失在国外的敦煌文物和其它有关丝绸之路的文物寻找回来,他敦促占有这些文物的国家先向中国提供文物复制品和有关资料。

  各国学者在讨论会上还了解到,敦煌博物院现存有6枚回鹘文木活字,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这6枚活字是用锯子将硬木锯成大小不同的方块,再用刀刻制而成。据考证,这6枚活字的创制年代大概在13世纪。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活字印刷的国家,但实物在中原地区中已荡然无存。中外学者对在地处大西北的敦煌莫高窟中发现活字印刷的实物证据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回鹘文是古维吾尔文字。专家们认为,敦煌回鹘文木活字的发现证明活字印刷早在元代即已向西传到了中亚,这是汉维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在今天的参观过程中,法国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吉埃斯教授在敦煌的一个洞窟内发现了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用绘画反映《华严经》的壁画。创立于中亚的《华严经》是佛教经典中最重要的不朽之著。公元8世纪,华严宗在中国遭到禁令并蒙受很大灾难,长安和洛阳两个首都以及中国其它地区的寺庙都被毁坏,只剩下朝鲜和日本为它的忠实的捍卫者。但奇怪的是,《华严经》的最早图解,除了在朝鲜发现的18世纪晚期的壁画外,世界上再也没有找到关于它的形象。”敦煌发现的这幅关于《华严经》的绘画是生动描绘佛教经典文献中的杰作,将有助于理解唐朝鼎盛时期的佛教史,”吉埃斯说。

  莫高窟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保护项目,1990年美国盖特基金会又开始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对莫高窟实施具体保护措施。盖特基金会近年来为保护埃及的人面狮身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找回中国昨日辉煌 李希光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0


相似文献
更多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