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李希光Li Xiguang
档案编号:
离开吐鲁番,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向西行进便是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的北道。
我们在戈壁滩和烈日下行驶10个小时从绿荫掩盖的神秘的马兰基地旁驶过。著名的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就位于马兰基地西几百公里处。8月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库尔勒。库尔勒是去神秘的楼兰古城的必经之地。
楼兰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在罗布泊附近,处在塔克拉玛干的腹地,公元4世纪突然从历史上消失,后被沙漠淹盖,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本世纪初参加探险队的维吾尔人艾迪克在孔雀河南岸7公里处又重新发现了楼兰。
楼兰西汉时是西域诸国之一,它东通敦煌,西达焉耆、尉犁,西南至若羌等丝绸之路南道诸国。早期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此分道,使之成为亚洲腹地东西交往的中枢城市,历来为西域诸国所争夺,被古人称之为“一页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
汉代的楼兰曾是个繁荣之地。来自长安、大月氏、安息、大宛、康居的使者在经过长途跋涉,经过干旱缺水沙漠戈壁后,都要在这里补充给养。《汉书·西域传》记载:楼兰人“负水提粮,迎送汉使”。匈奴也定期要到楼兰征收驼马牛羊。楼兰每年仅接待汉朝的使团商队就达500至2000多人。这对于沙漠腹地,长、宽只有约330米的小国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重负。长此以往,楼兰人出现了厌烦、冷淡情绪,甚至拦劫抢夺汉朝使团。汉武帝为保护通往西方的贸易大道,派人擒获楼兰王,迫使其就范。但楼兰王还惧怕匈奴,便将两个儿子送到汉朝和匈奴当了人质。楼兰王感慨地说,“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楼兰王死后,匈奴将人质楼兰王子送还继位,听从匈奴的指使,敌视汉朝。15年后,汉朝派人前去楼兰杀掉了这位楼兰王,另立了曾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为楼兰王,并宣布将楼兰国改名为鄯善国,迁都今若羌地区。楼兰旧址成了鄯善国的一个城市。楼兰发现的木简证明,魏晋时期楼兰是西域长史府的所在地。这些珍贵的木简也是魏晋时期在楼兰设过西域长史的唯一文字记录。大约从此以后,古楼兰逐渐被废弃。今天的楼兰遗址,分处在罗布泊西岸雅丹地貌之中,呈不大规则的方形城池,佛塔直插蓝天,高踞沙丘之上。城墙周长1316米,城垣部分残存。南北各有一城门,城内有“三间房”佛塔和住宅区,一古水道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从库尔勒去楼兰要先乘一天汽车,再骑两天骆驼才能到达。由于路途艰险,这次考察无法对这座“沙漠中的庞贝”进行实地考察。但是考察队的中国学者今天在此间的一次小型讨论会上详细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对塔克拉玛千地区的实地考察及其最新发现。
近年来楼兰的出土文物有汉五铢钱、贵霜帝国的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佉卢文残简等。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在属古楼兰王国的铁板河三角洲发现并出土了一具欧洲人种的女尸,这位女子约40岁,距今已有3800年的历史,身长1.56米,血型为O型。衣饰完整,面目清秀。这位“楼兰美女”目前放于库尔勒出土文物展览馆中。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这是中国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女性干尸,这具干尸还是中国目前寄生虫学研究中保存的最早的实物标本。“楼兰美女”一经面世,立即以其巨大的考古学和医学研究价值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医学专家对“楼兰美女”的尸体解剖发现,她的心、肝、肺、肾、脾、膀胱、大小肠、子宫等内脏都保存完好,只是变得干硬、萎缩。美女的头发尚有弹性,肺外形也可辨认,肺泡腔内有成堆的黑色尘沙,显示她生前生活在一个风沙严重的环境里。
新疆考古学家穆舜英研究员解释“楼兰美女”在沙漠中沉睡3800年而不腐烂的原因时说,塔里木气候干旱,多热风沙,使尸体来不及腐烂即已迅速脱水变干,减缓了肌体的氧化。她的墓地建筑在高于地面8米的高台上,无水淹的危险。墓穴深仅为1米,尸体上面的覆盖物为砂土、芦苇竿和红柳树枝,易于透风和水分蒸发。另外发现该女子死亡时间在冬天,严寒的气候限制了细菌在尸身上的繁殖和活动。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副研究员张青松根据他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实地考察分析说,楼兰古城形成于公元前3世纪,直到公元330年以前,它发展迅速,十分繁华,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继站,然而在公元330年以后,它开始急速衰亡,最后变成一片废墟。张青松认为,楼兰古城衰亡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和环境的严重恶化引起的。距今1600年前为新冰期第二冷期的结束,这时气温急剧升高,降水减少,冰川大量消融,导致严重洪灾和旱灾结伴而来,迫使当地居民迁出该地区。
但是西北大学历史地理学家李健超教授根据他自己对新疆的实地考察提出,楼兰的废弃是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改道造成的。“由于河流改道引起的沙化在塔克拉玛干的塔里木河中游一带已很明显,这一带是古塔里木河的冲积平原。在这里分布着无数条东西走向的古河床,河床之间为无数风成沙丘,沿塔里木南岸,古代交通大路的痕迹隐隐可见。仅库车、新和、沙雅一带发现的废址数以百计,”他解释说。
与会的多数中外专家根据这些天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考察获得的初步材料和对3千多年来这一地区的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干尸的分析,一致认为,近1千多年来,罗布泊地区绿洲荒弃、古城毁灭、河流缩短、湖泊干涸和沙漠扩大等自然环境的恶化,并非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而是人类经济活动不注意保护生态平稳,洪水泛滥和人类不合理的引水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改道的结果。
找回中国昨日辉煌 李希光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