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我们从半坡遗址来到了距西安约36于米处,看到在骊山、渭水之间辽阔的绿色平原上,有一座宏伟壮观的高山拔地而起。陪同人员说,这就是为具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所建造的一座令人神往的皇家陵园。我们一鼓作气攀上了陵顶。向四周望去,的确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南距风光秀丽的骊山约1千米,北临川流不息的渭水,东边有产黄金的潼关,西靠出美玉的蓝田。怪不得这里的人们都说“秦始皇陵是头枕骊山,脚蹬川,右手抓金,左手抓玉”。据考古探测,陵园面积56.25平方千米。陵园之大,令人吃惊,人们称它为“天下第一陵”,我看并不为过。陵墓的周围呈回字形,筑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南北长1355米,东西宽580米,周长3870米,面积785900平方米(1178.85亩)。外城南北长2165米,东西宽940米,周长6210米,面积2035100平方米(3052.65亩)。
陵墓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形。原封土堆的底部近似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周长1390米,面积为120750平方米。据文献记载,原陵高“五十丈”(115米),现存封土堆高度87米。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幕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述,墓底见水,铸铜加固,上置棺椁,墓中建有宫殿及百官位次,放满珠玉、珍宝、燃烧用的人鱼膏(据说四脚鱼似人形,生在东海)做的蜡烛,设有防备盗墓而能自动发射的弩机暗箭,灌注水银,如同江河大海围绕着在机械转动,川流不息,上面形似日月天体,下面形似山川地理等。考古发现,地下宫墙南北长460米,东西宽392米,宫墙内为地宫,四面均有斜坡墓道,面积180320平方米,地宫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但地宫深度史未详载,现有23.3米、33.18米、50米、500米等观点。据考古探明,在地宫附近12000米处有强汞,从而证实了《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墓、陪葬坑很多。考古钻探工作虽然还进行得很少,但初步探明的内容十分丰富。葬区东部除有一、二、三号俑坑外,还有马厩坑93座、杀殉墓17座;北部有鱼池建筑遗迹;西部有郑庄打石场遗址1处和刑徒墓70座;南部有“五岭”防水堤遗址。在内城西墙与外墙之间有陪葬坑48座,陵北侧有陪葬坑7座,还有排水沟、甬道等。内城北部有密集的建筑群遗迹。几十年来,在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多万件。秦始皇陵在历史上虽遭受过多次破坏,但考古证明陵墓的核心部分——地宫并未发现盗洞,墓的封土层也没有被破坏过。
外国学者怀着极大的兴趣目睹着这座雄伟宏大的建筑,认真听取着当地专家的考古介绍,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在两千多年前,建筑这样大规模的复杂工程到底用了多少人力和时间。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京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47年,在其13岁时即位。公元前238年,其23岁时开始亲理国事。秦始皇从公元前247年起就开始修建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其死时为止,前后历时37年,投入巨额钱财,动用了70多万劳力。那时,秦全国的人口才2000多万,一百人中就要有三、四个人为秦始皇常年修墓。在当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建筑材料要由四川、湖北等地运输,骊山的河渠本是南北流向,为防止河水冲击,保障陵墓安全,需要大量劳役改变河流为东西流向,同时,骊山多系土山,石料缺乏,大量石料需由渭北诸山采运。据汉初的人估算,秦时赋税为前朝的20倍,摇役为前朝的30倍,老百姓收入的2/3被官府剥夺了,其劳民伤财的苦状可想而知。
陵墓修好后,在埋葬秦始皇时,秦二世下令始皇宫内的宫女,凡没有子女者都要殉葬。为了防止“泄密”,凡参加修造墓室的工匠,不让他们出来就封闭墓门,致使被活埋在陵墓里的死者很多。
不少外国学者激动地说,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精心建造的这座古代帝王陵墓,在设计和建造、随葬品的制作艺术和雕塑艺术以及科技的运用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雄伟气魄、卓越智慧和创造才能。有的学者又说,这一奇迹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也有的学者说,秦始皇对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有重大的贡献,但他对人民的极端暴虐也实在太残酷了。
秦始皇为了死后将他在人间的奢侈生活和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带到阴间去,对人民实施极端的虐政,建造了辉煌的地下宫殿,这是文明与虐政的真实写照。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