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8月12日,我们的车队从库车出发,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也有一段是在木扎提河的流水伴随下,向着阿克苏方向继续西行。我们在一片绿洲停了车,走访了路边几户维吾尔族人家,每家都是绿阴如抱。院内栽种各种花卉、果木,廊檐前还栽种着几棵葡萄,葡萄架直铺到屋顶,遮天蔽日。门前的水渠流淌着清澈的流水,浇灌着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葡萄树。每户维族人家,都有活水之渠从门口绕过。渠边、路旁、房后和地边,只要有空地,就见缝植树,有杨树、榆树、沙枣树等,而在院内多是栽种杏、梨、苹果、桃等果树。我们走过几户人家,他们的宅院都处在浓浓的树阴之中,在这荒漠之中,创造了一道宜人、绿色、湿润的风景。
在一个不大的村落,来了这么多外国人、外乡人和各种车辆,几乎要把整个村震撼了。男女老少都走出了家门,喜气洋洋,热闹得像是喜事临门样。我们坐在维族人家宽大的房子里,或是在庭院凉爽的葡萄架下,接受着他们热情的款待,倾听着他们讲述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虽然停留时间很短,但我们在感情上却很快和他们交融在一起了。为了赶路,我们又不得不和他们话别。热情好客的村民把我们送上了车,大家互相告别,我们车队继续奔驰在公路上,送行的人群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当太阳西斜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阿克苏。它位于天山南麓阿克苏河畔绿洲上,历来是阿克苏河流域政治、商业的重镇,也是南疆经济、交通的中心。这里水源充足,农产丰富,是南疆的农业区,历年有大量粮食调出,是生产建设兵团驻屯地之一。阿克苏绿洲得益千拥有224千米长的阿克苏河。它是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源流,其上游有库玛拉克河、托什干河两大支流,发源于天山,河水由山地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两河汇合称阿克苏河。这条珍贵的水流,常年滋润着这片宝贵的绿洲,才使它有今天这般美丽的容颜。正当我们游览阿克苏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不大不小的阵雨从天而降。此时,我们正在绿洲南边踏着质感又滑又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观赏、体验着它的风情,这场雨又给我们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密集而粗大的雨柱急促地钻进了无边的沙漠,沙面上响起一阵扑扑的声音,冒出的沙尘和阵雨的水汽凝结成雾一般的模糊不清的气体。我们的衣服虽然湿了些,但沙漠还是那么干燥。当我们乘车返回的时候,公路上和宾馆的停车场上已积了片片水洼。
阿克苏的大沙漠和田园风光是十分诱人的。学者们说,这里还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亮点。汉代(公元前206-前220年)为姑墨(现为阿克苏市)、温宿(现为温宿县)古国所在地,它们都是当时西域36国之一。这里是古丝绸之路新疆段的各条路线的连接点,“丝路”可通喀什、乌什、伊宁、库尔勒,从中原到地中海沿岸,及到伊朗、印度和中亚的其他地区都能连接上。
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十分重视,都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汉、唐时代由西域都护府管辖,宋代属辽国和西辽。元代为宗王察合台封地,由别失八里行省管辖。明代沿袭元代别失八里行省制度。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在阿克苏、乌什、库车设办事大臣,民国和解放后设专员公署。
我们已在阿克苏地区的拜城、库车两县考察了克孜尔千佛洞和苏巴什佛寺遗址,所以在阿克苏市就没有再安排对古遗址的考察,只安排了一些轻松的游览,因为考察队需要进行短期的休整。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