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8月14日我们又继续远行,我们的车队从阿克苏出发,途经巴楚驶向喀什。
在至巴楚县途中,沿途看到唐代的烽燧、驿馆遗址。在巴楚县东北柯坪一座孤立的石岭上,有一座托库孜萨来古城遗址。考古学者说,此地曾是汉代疏勒王国的盘陀城,一度作为疏勒王的都城。
过了巴楚后,我们很快进入了喀什绿洲,下午比较早到达了“喀什噶尔”,简称喀什,古称疏勒。
喀什坐落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脚下。涉足帕米尔的人们可能不会很多,但知其名者却不计其数,因为它早已名扬古今四海。帕米尔古称葱岭,亚洲几条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汇集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山群。它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有数10座海拔6000米以上终年白雪皑皑的高峰,交相辉映成一片银白的世界。而且许多河流、湖泊都源于此。帕米尔高原成为联结东西交通最重要的链环。活跃在古“丝路”上的名僧法显、玄奘途经葱岭,都留下过详细记载。法显于公元399年,自长安出发,经和田进入葱岭。法显记叙这里“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他真实地描述了复杂多变的高山气候,但他不知这是自然气象的变化,而将其归于“毒龙”兴妖作怪。公元629年,玄奘经过葱岭之北,他第一个记载了帕米尔的名称——-波迷罗,并说这里“寒风凄劲,春夏飞雪”,“商旅往来,苦斯艰险”。玄奘还听说:“昔有贾客,其徒万余,陀数千”,“遭风遇雪,人畜俱丧”。这一方面说明丝绸之路运输业的繁忙,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帕米尔的风险,这里严酷的自然条件曾夺走了多少旅行者和牲畜的生命。同时,也表明帕米尔脚下的“丝路”重镇——喀什当年是何等的繁荣。
喀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被视为战略要地。由此向西,经帕米尔高原,通西亚、欧亚;向南过喀喇昆仑山口,通南亚;向北经山路可达乌鲁木齐和伊犁河谷。几条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商路,是古代塔里木盆地南北两条丝绸之路的汇合点。学者介绍说,据《波斯史诗》记载,传说中的古代土兰英雄阿甫拉卜色亚夫曾在这里建立王国,汉朝初年曾属匈奴的僮扑都尉管辖,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这里开始归西汉政权。公元1世纪,喀什是东汉名将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唐代(公元618-907年)以前是各部族争夺之地。唐太宗以后,这里是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据点,由古代突厥、回鹘民族建立的汗国,又称墨汗王国,以喀什为首都。成吉思汗西征前,喀什是契丹人建立的西辽政权的南部;成吉思汗西征后,属东察哈台汗国的都城。蒙古族的西征和元代统一的局面,促进了中国和中亚、西亚诸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喀什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这里也曾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华夏儿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血和汗创造了永放光芒的古代文明。学者们大量的考古发现,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在疏附县东部的盐碱荒漠中,沉落着不少古代村镇、农田遗址,也有一处展开的烽燧;在乌布拉提村西荒漠中发现一座完全沉落在地下的古代城市,古城墙深至5米以下,据科学测定,古城在南北朝时期被毁弃。在这里曾发现古钱币和陶器。喀什西北在乌帕尔艾斯势提毛拉山上,保存着古代气势雄伟的佛寺遗迹;喀什西北在乌恰县境处的荒山石缝中,曾出土过974枚波斯银币、13根金条,重量1330克。喀什东南郊艾斯克沙尔村古城遗址,其城垣部分尚完整,高约一丈,据记载为汉代的乌即城。群众说此城的统治者为诺古特热布特,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初,曾与阿拉伯人作战,失败后逃往和田。这些文物和遗址都显示了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明。我深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历史见证,展现喀什昔日的辉煌。
当我们踏上喀什这片绿洲的时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繁荣兴旺的景象。来自冰山上的雪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密集的河网和纵横交错、宽窄不等的水渠,滋润着绿洲的植被。杨、柳、桑、沙枣、梧桐、槐等各种枝繁叶茂的树木都已成林,条条道路都成了绿色走廊。喀什是南疆的第一大城市,解放后多种门类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这里还是古老的农业区,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胡麻、青果、花生、芝麻还有多种瓜果葡萄等各种衣作物,布满这绿洲的田野。这片宝贵的绿洲是这里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基地,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里将会创造出高过历代的现代文明。
喀什地区的地形是很复杂的,不仅有开阔的平原,而且有荒漠、山地、丘陵、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各地气候差异也很大,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储量很多。
我们从渤海之滨来到华夏大地最西部,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真可称之为路途遥远。在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约东经72.5°,就是我们伟大祖国领士的最西处,也是每天最后向太阳告别的地方。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