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真身宝塔

2022-11-23

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16时半左右,我们来到了扶风县以北10千米的崇正镇法门乡,距西安约100千米。历时近两千年的驰名中外的法门寺就建在这里。据记载,法门寺创建于东汉,当时印度佛教刚传入中国。佛祖释迦牟尼灭度(佛教对死的称呼)后,笃信佛法的阿育王古天竺(印度)的国王,将佛祖骨分成84000份,分葬于世界各地,并建成84000个塔,说是佛法役使鬼神效力,塔能同日而成。法门寺就是其中之一。法门寺塔葬有佛祖的手指骨节,故名“真身宝塔”。由东汉至北魏均称其为阿育王寺,阿育是梵语,意为“无忧”。隋代改名为“成实道场”,唐代改为“法门寺”、“法云寺”,宋代则名为“崇真寺”,而以“法门寺”的名称最为闻名。法门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在历史上规模相当宏大,占地达百亩,分24院,僧人数百人。因当时的和尚利用神权欺压百姓,作恶多端,寺院被群众捣毁,后又遭动乱和兵火,寺院的范围就缩小了。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真身宝塔”呈八角形,高84米,共13层,有88龛,每个龛内有佛像一尊,塔的最高层还放有佛经、金色盾牌一面。各层都有砖刻斗拱,第一层斗拱下有青砖雕花,棱间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双风朝阳等浮雕,并伴有饰花叶云朵,雕工精致,纹样华丽。塔底题额正南为“真身宝塔”,正北为“美阳重镇”,正西为“舍利飞霞”,正东为“浮屠耀日”,其他四面为“乾”、“坤”、“艮”、“巽”四字。原塔为木制结构,倒崩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重修改木塔为13层砖塔,即现在耸立在寺内的“真身宝塔”。塔前有五间佛殿,塔前两侧为钟、鼓楼,塔后正北为大雄宝殿。

  1989年为重修宝塔而清理地基时,发现了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建造的埋佛指舍利的地宫,地宫内有唐代皇室供奉给佛指舍利的金银珠宝、瓷器、丝绸织物等大批稀世珍宝,还有制作精美的各色琉璃器,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有许多是第一次为国际考察队开放的,当地陪同人员还特邀我们几位领队参观了若干件最珍贵的文物,其中有用金丝编织的衣物等。

  历代皇帝对法门寺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唐代皇帝为提倡佛教,便开塔迎奉佛骨,并宣称“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和”。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首次迎佛骨,奉养在宫内道场,并赐绢增修寺院。武则天长安四年(公元704年),迎佛骨至洛阳明堂供养,并赐绢复修寺院。宋、明、清各代皇帝都曾为修建法门寺做出过重要贡献。

  法门寺地宫发现的唐僖宗于公元874年供奉给释迦牟尼舍利的一批伊斯兰琉璃器,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这些琉璃器有石榴纹黄色琉璃盘、枫叶纹蓝琉璃盘、淡黄色的琉璃瓶、枫叶纹描金琉璃盘等10多种琉璃器。来自伊拉克从事博物工作的苏奥夫博士,指着一件盘口细颈淡黄色的琉璃盘说:“这是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的。”指着另外几件花瓶琉璃盘说:“这是从拜占庭帝国传来的。当年叙利亚、土耳其和伊拉克商人,把中国的丝绸和陶器也带回西方。拜占庭帝国在公元5世纪就与中国建立了联系。”中国学者认为,晚唐时期,海上交通成了东西贸易的重要路线,这些西方的琉璃器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海路从广州等口岸输入中国,传到唐都长安,进入唐宫廷的。唐长安“西市”有专售宝石和琉璃的阿拉伯、波斯商店的“胡店”。中国学者认为,法门寺的伊斯兰琉璃的发现,是我国伊斯兰教史、文化史和中西交通贸易史的最好见证之一。

  在法门寺还有一个使人注目之点:寺内大殿石阶上有深约一寸的两个石窝,并由此引发了一个流传很广、优美动人的故事。据说,这两个石窝就是古典戏剧“法门寺”剧中人宋巧姣磕头跪过的膝印。宋巧姣闻知皇太后和司礼太监“九千岁”刘瑾来法门寺降香,就冒着生命危险赴法门寺告状。这位有胆有识的民女宋巧姣,不仅告倒了害死兴儿的地主刘公道,也把错断结案的郿坞县县令赵廉告倒了,为她被害的弟弟伸了冤,这也成为了民间故事的佳谈。

  我们结束了对法门寺的考察,继续上路,迎着夕阳的彩虹,穿行在关中大地上,在黄昏降临的时刻,我们来到了关中平原西端的古城宝鸡。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秦国的都城,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曾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这里素有“川甘陕咽喉”之称,群山环抱,奇峰耸立,渭水穿城而过,城依地势延伸到山坡上,故称“山城”。据记载,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陈仓为宝鸡。因境内有陈仓山,以“昔有陈仓山宝鸡鸣之瑞",故名之。宝鸡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对古代中原同中亚各地商业贸易、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这里还是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在宝鸡市南5千米处有一个九龙泉神农祠,祠内有正殿,内供神衣塑像。祠外有九龙泉。相传炎帝母姜氏将其子抱至九龙泉沐浴,后人便在此地修祠纪念。现在宝鸡是陇海、宝成铁路的汇合点,新兴的工业城市。国际考察队在这里度过了第一个远征之夜,明日将向天水进发。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