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边城风貌——白沙瓦

2022-11-23

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1月11日下午14时30分,我们告别了斯瓦特和美丽而寂静的山谷,乘车驶向巴基斯坦边境省城白沙瓦。行车约2小时,我们进入了白沙瓦平原,在一个尘土飞扬的小镇临时停车休息。街道两旁的店铺和其他一些房屋都显得简陋而破旧,摆地摊的小商贩叫声不绝,此起彼伏。我们自由地漫步就近的街头,怀着新奇的心态目睹着周围的一切。日本代表忙碌着拍摄街头的各种小景,我和杜杜·迪安先生随便走进了停车旁的一家小店铺。里面商品不多,但墙壁上挂着的几支步枪却特别引人注目。我误认为此家店主可能是个猎人,巴方陪同看到我面带疑惑不解的神态,便主动地解释说,这是一家卖枪的店子,在这里枪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买枪的人多是有防守和攻击的目标。我想这种特殊的商品如不严加管理,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的不安宁。

  陪同招呼我们上车继续前行,在距白沙瓦不远的地方,透过车窗看到一些脏乱破旧的房子。陪同沿路介绍说,这里已接近边境地区,阿富汗长年的战争造成了大批难民来巴基斯坦,现在战火已熄灭,但难民一时却难返家园。我想他所指的“长年战争”可能是指1979年12月初苏联大举出兵阿富汗,至1989年2月苏联撤军,从而结束了苏联、阿富汗长达9年的战争。战争刚结束了一年,有不少战争遗留的问题仍待解决。因为车上有苏联的代表,巴方陪同不便指名道姓,只是用笼统的“长年战争”一词一带而过了。

  下午18时,我们迎着红光灿烂的夕阳,进入了白沙瓦市区,边城风貌尽收眼底。从破败已久的土还房,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排列在街道两旁,从小毛驴、马车到现代化的汽车、军车穿行在街道上,道路虽然是平坦的,但由千两旁缺少植被,也时而扬起沙尘。人们的服饰也很有特色,身着灰白色的大褂、宽裤腿、头戴小臼帽,行走稳重的男士,头戴面纱的女士、持枪穿迷彩服的军人,以及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目睹着这边城里各显特色的人和景物,使我体验着这里的原始与现代、贫与富的极大差别的共存。

  白沙瓦博物馆馆长于当晚20时设宴招待我们,并介绍白沙瓦在古丝绸之路所处的历史地位。他说波斯帝国曾入侵印度西北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后,于公元前327年越过兴都库什山侵入到这里,遭到当时还处于原始游牧阶段的印度部落的顽强抵抗。在白沙瓦东部27.5千米处,可以看到当时亚历山大军被围困了40天的古城堡,现已被发掘。从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说明,古代印度、伊朗、希腊对这里的古代文明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二种文化在这里的碰撞、互补和交融,形成了古代文化的特色。历史上这里曾是来往于阿富汗、中亚一带的商旅、贸易中心,中国的丝绸、铁器,印度的珠宝、香料,埃及和西亚的玻璃等,欧亚东西方贸易都经过这里,在历史上此地成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公元前273-232年)时期,由于阿育王信奉、宣扬佛教,推行佛法,使佛教有了广泛的发展。在白沙瓦城以东阿吉德里土墩,可以看到次大陆最大的佛塔废墟遗址。白沙瓦在公元1世纪还曾是贵霜帝国的国都,当时的名称是富楼沙。贵霜帝国是由原居住在中国西部敦煌、祁连山一带,被匈奴击败西迁到这里的大月氏人创建的。其疆域西起威海,东至葱岭,是横贯中亚的一个庞大帝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中心地段。雕刻和建筑多是希腊的艺术形式和佛教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贵霜文化的特殊风格。贵霜曾是佛教中心,接触佛教是很早的。佛教最初就是从大月氏僧人去中国传播佛教,从当时的白沙瓦一直到中国的西安、洛阳。以后又从洛阳传到朝鲜和日本的。从公元前128年,中国政府的使节兴趣张骞和后来的高僧法显、玄奘都曾到这里。宾主的介绍和提问使座谈会开得十分活跃,一直到子夜我们才进房休息。

  1月12日上午9时,我们开始参观。我们首先来到白沙瓦博物馆参观。这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是1905年英国统治时期建造的维多利亚纪念馆。维多利亚(公元1819-1901年)于1837年成为英国女王,在位60多年。生过9个孩子,在欧洲拥有许多皇亲国戚。以致被人称为“欧洲的祖母”。维多利亚当年在国际上曾有较广泛的影响,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地方很多,现在博物馆即当年的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在博物馆有一个宽阔的大厅,大厅两侧是画廊,还有一个舞台,过去是用来表演的,现在则按照年代顺序陈列着大批文物,特别是佛教的文物。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在贵霜帝国钱币上铸的像,既有印度的湿婆神,又有伊朗祆教的神,也有希腊的神。有的钱币上铸有穿希腊服装的释迦牟尼,周边的字是希腊字母拼成的好像“佛”字。博物馆馆长指着一些出土的雕刻说,它们许多都是采用希腊的技法和艺术形式,而表现的内容却是佛教的主题。这里陈列的文物验证了印度、希腊、伊朗三种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在陈列的文物中,也有反映穆斯林和部落民众的生活内容。

  随后,我们从博物馆来到历史悠久的奇萨克瓦市场(又名“说书街”)。这是外商汇集之处。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诸如毛制品,地毯、挂毯、普斯丁(羊皮外套)、卡拉库尔(羔皮)、帽子和奇特拉尔楚加赫(斗篷)、干果等。这个古老的外商汇集的市场,也是白沙瓦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商贸中心所留下的一种传统。

  接下来,我们又马不停蹄地从古市场来到白沙瓦大学,副校长安瓦尔·汗博士接待了我们。他介绍白沙瓦大学建校于1950年,有5个部,18个学院,是本市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他陪我们参观了一些教学设置和实验室。校园的林木花草郁郁葱葱,环境很优美,我们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谈笑风生地走在校园里。有的拿着书本,有的边走边翻看着报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大眼睛、高鼻梁、臼嫩的皮肤、放弃面纱习俗的女学生,展示着她们的美貌。有的还很有礼貌地向我们微笑致意。下午13时,校长在医学院设午宴招待了我们。交谈中,他对来自中国的代表显得格外热情友好和尊敬,谈了许多巴中友好的话。历史学家、中亚文明史研究中心的主任、丝绸之路国际咨询委员会陆路分会委员会主席丹尼教授说:“在巴中4000年的历史中,从未发生过战争,友好的传统源远流长。”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午餐后,杜杜·迪安先生个别告诉我,他已得到信息,白沙瓦作为巴基斯坦边境省城,阿富汗人很多,巴、阿在接待考察团方面有矛盾,阿方也希望考察团去阿富汗,以便把阿纳入丝绸之路国际考察计划,因为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其首都是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古城遗址,赫拉特就是中古时代东西方交通贸易的名城,是丝路必经之地,纳入国际考察计划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阿目前的政治形势,又不具备参与的条件。因而产生了一些不满。这里可能发生对考察团不利的清况,我们需要尽快离开这里。约16时,我们离开白沙瓦直接去机场,飞往拉合尔。在去机场的路上,陪同人员告诉我们,白沙瓦大学医学院发生了炸弹爆炸事件,出事地点就是我们离开不久的地方。考察团的每一个成员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有的问:“有无人员伤亡?”“什么人干的?””是针对谁的?”这些提问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回答。有的以沉重的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真是一场悲剧!有的说:“如果我们不离,这场不幸也许会降临到我们身上。”还有的说:“上帝保佑我们躲过了一场灾难”。

  近傍晚19时,我们登上了由白沙瓦飞往伊斯兰堡的飞机。20时抵达,21时改乘BK383航班飞往拉合尔,21时50分,我们住进了拉合尔“国际饭店”。我们怀着满足而幸运的心清度过了紧张而多彩的一天。

贾学谦著. 驼铃与古船 UNESCO国际丝路考察纪实[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


相似文献
更多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中国丝绸博物馆

关注我们

©2020-2021 Silk Road Week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27391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