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沙漠丝路Desert Route
类别:日志Diary
提供者:贾学谦Jia Xueqian
档案编号:
7月2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西安市东郊沪河东岸半坡遗址,这是在1952年建筑施工时发现的,1957年建成半坡博物馆。我们在博物馆门前,看到门棚横匾上有一幅“人面鱼纹”像。我问地方陪同人员这幅像的含义,他回答说:“半坡人崇尚鱼那样的生活,希望像鱼那样繁衍生息,想每天得到更多的鱼,所以半坡出土的文物特别是在许多陶器上,都有人面鱼纹的图案。后来,学者们就把它作为了博物馆的标志”。
在博物馆院内的中心场地上,耸立着一座正在作弯腰状打水的姑娘石雕像。这是当代的艺术家们为了突出半坡遗址是母系社会特征而雕塑的美丽勤劳的半坡姑娘。
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约有3000平方米的遗址展览大厅,这里依然保存着一部分距今已有6000年历史的原始社会村庄遗迹。我们看到了原始人类居住的房屋,这些用草泥和木料做成的房屋,有半地下室式的,也有地面木架式的,其造型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屋内中间有一个烧火坑,所有房屋的门都是朝南开的。考古学者说,从遗址房屋建筑的密集分布和多层叠压看,说明半坡人在这里定居的时间是很长的。我们看到屋旁还有许多储藏物品的地窖,学者们说这是半坡人的公共仓库。在115号地窖中还发现了厚达18厘米的腐朽的谷子(粟)。围绕居住区有深、宽约5-6米,现存长度300多米的大围沟,这是为了保护村庄安全而修筑的。此外,这里还保存着一座我国最古老的烧制陶器的窑址。
随后,我们从遗址展览大厅来到了半坡出土的文物展览室。这里展出的有半坡人生产、生活的用具,如用石、骨制作的斧、刀、铲、箭头、鱼钩等工具,还有一些雕塑品,多是陶器盖纽、人头、鸟头、兽头,也有一些装饰品。彩陶上的绘画题材多是劳动对象和大自然的景象。有许多陶器上画着人面鱼纹,有张着大口的鱼、奔跑着的鹿,都画得生动逼真。有些陶器上还刻画着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专家们认为,这是原始的中国文字。我们还看到展室里展现着半坡各种墓葬的情景,有单人葬、双人葬、仰卧葬、曲身葬、男女分葬和集体葬等。所有死者埋葬时都要头朝西,因为,半坡人认为人死是要去太阳落山的地方。
根据考古探测,半坡遗址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属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现存面积约50000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现已发掘10000平方米,其中有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个、烧制陶器的窑6座、墓葬250座、生产生活用具约万件。半坡人正处在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他们以女性为中心,过着没有阶级、没有剥削、集体劳动、共同分配的原始的共产主义生活。由于生产力低下,半坡人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原来沪河两岸森林茂密、河水川流不息、气候宜人,半坡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开荒种粟、狩猎、捕鱼、纺织、编织制造工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初步认识和掌握了一些事物的规律,从而发明了钻孔石斧、鱼钩和应用重心原理的尖底瓶,懂得了计数、等边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的科学等。
半坡遗址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文化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后,这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人类文明最辉煌的地方,古代的丝绸之路就发源于此。